明朝|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五 )


寅宾馆 “寅”是敬的意思 , “宾”即宾客 。寅宾馆为接待来府公干官员之所 。为府客馆 , 亦名延宾馆、寅恭堂 , 相当今天的政府招待处 。《古今图书集成》言“寅宾馆 , 在府仪门外东” 。说明此馆设在了府衙内仪门外东部 。
土地祠 地方官员祭拜土地神之处 , 除为一地祈福外 , 亦有官员守土有责之意 。明初 , 朱元璋规定 , 地方官贪赃六十两以上 , 都要砍头示众 , 剥皮立于大堂 , 其剥皮即在土地祠进行 , 故这样的地方又俗称“皮场庙” 。保定府土地祠在“府仪门外东” , 说明此馆设在了府衙署内仪门外的东部 。
明朝|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古代驿站蜡像图(参考图片)
03 清苑县衙署
明朝清苑县衙位置按嘉靖《清苑县志》说:“县治在城内西南 , 即保塞军故地也” 。具体地址位于今兴华路与永华大街相交处东北角总督署小区一带 。该衙为明洪武中创立 , 后年久毁坏 , 永乐十三年(1415年)重修 , 成化五年(1469年)又重修 。县衙署机关部分机构设在县衙内 , 还有一些机构设在县衙外 。
大 门 县衙坐北朝南 , 最南部为大门 , 即进县衙的第一道门 , 共三间 。
仪 门 进大门后再往前走为仪门 , 共三间 。“仪门”是从外部进入县衙的第二道门 , 顾名思义即“礼仪之门” 。按照封建社会儒教伦理 , 必须上下有别 , 贵贱有等 , 所以在衙署中出入门庭也必须遵循“礼制” 。仪门通常是关闭不开的 , 只有在知县上任 , 恭迎上宾 , 或者有重大庆典活动时才可以打开 。仪门两侧有东西两个角门 , 按封建礼制 , 东为上首 , 故东角门称为“生门”或“人门” , 也叫“喜门” , 是供知县平常出入的, 通常大开 。而西角门则称为“死门”或“鬼门” , 也叫“绝门” , 通常也是关闭不开的 , 只有在提审人犯 , 押解死囚赴刑才开 , 且死囚必须走鬼门 。
大 堂 亦名县堂、亲民堂 , 大堂上书“亲民堂” , 是县衙署中最为高大 , 在职能上也是最为重要的一处建筑 。这里是知县发布政令、公审案件、举行重大仪典的场所 。尤其全县所有的大案、要案、命案都要在这里审理 。坐北朝南 , 共三间 。大堂东西两翼为库房 , 共六间;大堂左为储集库 , 高四丈五;右为莲幕厅 , 即僚属办公的地方 , 共二间;大堂前的甬道中部有戒石亭;两旁为吏典房 , 左右各十五间 。
明朝|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明代县衙(参考图片)
宅 门 大堂后有一道院门相隔 , 此门居于大堂与二堂之间 , 这道院门称作“宅门”或“外宅门”,因此门据于大堂后 , 所以也俗称“后门” 。是通入二堂和内宅的咽喉之地 , 两旁设有“门子房” , 是看门人的住所 。“门子”日夜轮流值班 , 闲人免进 。门子虽地位低贱 , 但却是知县亲信 , 有人若想见知县办事 , 必须由门子通禀 , 否则在这里就吃了闭门羹 , 连知县的面都见不上 , 就别提办事了 。所以许多来访者 , 尤其是为私事而来者 , 为求方便 , 必须先打通门子 , 通常办法自然是向门子求情送礼行贿 。这也是现代人“走门子”或“走后门”的历史渊源 。
二 堂 过了宅门以后 , 再走即进入二堂 , 嘉靖《清苑县志》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记为清慎堂 , 此清慎堂即二堂 。二堂是知县的日常办公或接待来访者之地 。知县除去每天上午升大堂理事外,其他时间多在二堂办公 , 处理日常公务 , 召见下级 , 接待来访宾客 。此堂为三间 。
知县宅 二堂(清慎堂)北为知县宅 , 是知县的内宅 , 为其日常生活起居的之地 。知县宅的东边为县丞宅 , 即知县副手的住宅 。再往东 , 为管粮主簿的住宅 。知县宅的西边为管马主簿的住宅 。东南隅为典吏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