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二 )


明代总督职务属于临时性质 , 事罢还朝 , 后来亦成为地方常设定制 。进入明末 , 李自成起义军迅速发展 , 国家形势日渐危机 , 崇祯十一年(1638年)明廷在不是省会的保定也曾派过总督 , 以便统一调动各地力量 , 用以应付乱局 。例如曾给保定派过“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总督”和“保定地方军务总督” 。保定总督署署址在今裕华西路新华书店一带 。
西察院 嘉靖《清苑县志》说:“西察院在县治西北 , 为巡按御史驻节之所 。”什么叫“巡按御史”?在明朝 , 除去巡抚和总督外 , 还建立了由监察御史定期巡按地方的巡回监察制度 , 派御史到地方巡回监察 , 这种御史亦称“巡按” , 书和戏中常有“八府巡按”的说法 , 就是指的这一职务 。巡按御史出巡 , 是代天子巡察 , 是皇帝的代表和化身 , 也是皇帝权力的延伸 , 因此巡按御史虽然一般官阶都不高 , 但权力却很大 , 到了地方可以检查军政大事 , 平反冤假错案 。巡按时间 , 一般以一年为期限 。
中央的巡按御史出差在外 , 其外地办公衙署也叫察院 , 为御史巡按履职之所 。
万历《保定府志》说:“西察院在西城下 。”嘉靖《清苑县志》说:“西察院在县治西北 。”《古今图书集成》说:“(西察院)在西城下 。”其位置当在今恒祥南大街中段 。
南察院 与建西察院稍后保定还曾建过南察院 , 也是御史巡按的衙署之一 。
嘉靖《清苑县志》说:“南院察在县治西北 。”万历《保定府志》说“南察院在西察院之左稍南 。”当在今恒祥南大街中段偏南的东侧 。
明朝|明朝的保定府,竟然藏着那么多的大牙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裕华路保定商场偏东一带曾是明保定府衙所在地
今裕华路保定商场偏东一带曾是明保定府衙所在地
02 保定府属机构衙署
明朝地方的府一级官员配置和内部机构设置 , 比元朝的路更完备了 。府配备知府一名 , 正四品;同知 , 系知府的副职 , 正五品 , 无定员;通判 , 原为监察 , 后参与理府事 , 正六品 , 无定员;推官 , 一名 , 掌刑名狱讼 , 正七品 。府属下还设有:经历一人 , 正八品 , 执掌收发文书;知事一人 , 为经历的副职 , 正九品 , 执掌收发上下文书之事;照磨一人 , 从九品 , 管理文书卷宗;检校一人 , 执掌磨勘六房卷宗文书之事;司狱一人 , 管理监狱之事 。
保定府衙署 明朝的保定府衙建在今保定的什么位置?已知最早的能说明这一问题的志书 , 是明弘治《保定郡志》 , 此志书是保定市最早的地方志 。据该志书说 , 在明朝存在的276年间 , 保定府曾经在两处建立衙署:一是洪武年间所建的保定府衙署 , 署址在元朝保定路衙署的地方 , 即今天的直隶总督署之地 , 明代保定府衙署在这个地方共存在了35年 。二是永乐年间所建的保定府衙署 , 因永乐元年(1403年)大名都司内迁保定 , 便将保定府衙之地让给了大宁都司 , 保定府衙则向东移动“三十步许”重建 , 址在今裕华路北保定商场略偏东处一带 。
移建后的保定府规模不小 , 弘治《保定郡志》记载当时建有“厅堂、门庑、公廨、吏房、兵仗、军资等库二百余楹” 。到成化二年(1466年) , “知府章律以秋官员外郎来守是郡 , 撤敝更新 , 以廨舍狭隘 , 用钱万缗 , 易治北保定右卫冠带总旗张通地一段 , 以广之 。”明弘治《保定郡志》中记载 。
衙署大院规模已到“西至官街 , 东至本府永益库 , 南至旧治 , 北至官街 , 规制宏廓 。视昔有加 , 允为北郡之甲观矣” 。(明弘治《保定郡志》)说明在向东移动的基础上又向北进行了扩大 。
府衙内办公和居住条件也有了很大改观 。永乐初期时 , 保定府衙署大院内 , 建有听政公堂和来宣寓公馆 , 是两所主要办公场所 。知府住宅建在办公场所之后 。其他副职住宅则在“治南而西” 。而“幕官吏胥皆僦屋以居” , (明弘治《保定郡志》)即这些下级官员都是租房住 。府衙下属机构一定也是因陋就简 。自成化二年知府章律扩建衙署后 , 随着面积和房间的增多 , 衙署机构也逐渐完备起来 。就弘治《重修保定郡志》、万历《保定府志》和康熙《古今图书集成》等典籍资料记载来看 , 保定府署机构及具体位置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