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种妇科问题的穴位疗法( 二 )


5.子宫脱垂子宫脱垂:子宫下垂或脱出阴道口外 , 甚则连同阴道壁或膀胱直肠一并膨出 。 多由气虚下陷 , 带脉失约 , 冲任虚损 , 或多产、难产、产时用力过度 , 产后过早参加重体力劳动等 , 损伤胞络及肾气 , 而使子宫失于维系所致 。
【艾灸选穴】百会、神阙、子宫、三阴交等穴位 。 百会可以艾条悬灸 , 每次艾灸10分钟 , 每天1次 。 三阴交等穴位可以用艾灸仪灸疗 , 开始每天1次 , 5天后 , 可以隔天1次 , 每次20分钟 。
6.血崩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 , 既简便易行 , 效果又明显 。
艾条悬灸15-20分钟(先灸一侧 , 再灸另侧) , 或直接用艾灸仪两穴同灸 , 时间30分钟 , 以隐白穴周围皮色转红有热感为止 。 每日可灸3~4次 , 待出血停止后可再继续灸1~2天 , 使疗效更为巩固 。 灸时患者常常会感到小腹部原有的绷紧拘急感或空虚感消失 , 心情也随之开朗 , 经量往往于灸后不久即明显减少 。
艾灸隐白穴为什么能止血崩呢?
祖国医学认为 , 血崩的主要原因是冲任两脉不固 , 脏腑失调 。 因此在治疗上应着重补肝健脾益肾 , 调养冲任 , 其中又以健脾最为重要 。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 , 按照经络学说的原理 , 刺激隐白穴有健脾统血、补中益气的功效 。
艾灸隐白穴治疗血崩虽然疗效显著 , 但当患者出血量较大 , 病情危急时 , 应及时送往医院 。
7种妇科问题的穴位疗法文章插图
7.痛经 经痛是妇科常见的一种月经病 , 很多妇女都有过痛经的病使 , 每当月经来潮 , 痛经就会找上门来 , 大大困扰了我们正常的工作和学习 。

  • 灸法

7种妇科问题的穴位疗法文章插图
敷贴法
(1)取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各50克 , 樟脑3克 。
先将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细辛水煎2次 , 煎液浓缩为糊状 , 混入(溶于95%乙醇)适量乳香、没药液 , 烘干后研细末 , 加樟脑备用 , 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 , 用黄酒调为糊状 , 外敷脐 , 用胶布固定 , 药干则调换1次药 , 月经3天后取下 , 每月1次 , 连续使用 , 治愈为止 。
(2)将肉桂10克、吴茱萸20克 , 茴香20克研为末 , 用白酒调成糊状加热敷脐 , 每日1次 , 经前连用3天 , 适用于寒凝血瘀型痛经 。
王女 , 30岁 。 2014年12月20日诊 。 自述双手麻木1年 。 1年前因在冬天长期用凉水洗衣服引起双手麻木等不适 , 白天稍轻 , 夜间为甚 。 在县医院被诊断为末梢神经炎 , 经服药(甲钴胺和舒筋和血丹等)和针灸治疗 , 均未见成效 。 冬季又到 , 患者病情有加重之象 。 经人介绍 , 前来求诊 。 患者甘油三酯血脂稍高(2.32mmol/L) , 空腹血糖正常(4.51mmol/L) , 颈椎正侧位片也未有异常发现 。
患者面色微黄少华 , 喜热微恶寒 , 双手麻木至腕关节以上 , 颜色无变化 , 肌力尚可 , 手指无肿胀 , 握之有寒凉感 , 对划痕等刺激反应迟钝 , 舌淡有瘀点、苔白滑腻 , 脉沉滑 。 辨证为血痹(气血不足 , 阳虚感寒 , 寒凝经脉);治宜温阳补气 , 养血活血 , 祛寒通经 。
方拟黄芪桂枝武汤加味:黄芪50克 , 赤芍15g , 桂枝30g , 当归15g , 全蝎6克 , 蜈蚣1条 , 生姜15g , 大枣15g 。
7种妇科问题的穴位疗法文章插图
服上药7剂后 , 症状未见好转 。 考虑到患者病情过久 , 非一时所能见效 , 故又嘱再服7剂 , 结果还未能见效 。 笔者思虑良久 , 想到指迷茯苓丸 , 想到中脘停痰也可导致四肢麻木的情况 。 观其舌见舌苔白腻 , 查其脉见脉沉滑 , 当有痰湿阻滞经络的病理因素 。 于是将上方合上指迷茯苓丸 , 再图疗效;药用黄芪50g , 赤芍15g , 桂枝30g , 当归15g , 全蝎6g , 蜈蚣1条 , 半夏10g , 茯苓30g , 枳壳15g , 玄明粉6g(洋化) , 生姜15g , 大枣15g 。 服药后曾解粘痰样大便2次 , 服至5剂时麻木症状减轻 。 效不更方(玄明粉减为3g) , 守上方再服 。 服药至10剂时 , 麻木症状消失 , 病告痊愈 。 至今时间已过半年有余 , 患者未曾再有发作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