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被」人做过手术 。
那时我刚上初中 。 有天我突然发现 , 自己左手腕背侧鼓起来了一块(如下图) 。
文章插图
我仔细摸了很久 , 发现里面明显是长了个“包” 。 那时虽然还是九几年 , 但十几岁的我在已经知道“癌”这个恐怖的字眼了 。 我自己当时特别害怕是得了恶性肿瘤 , 好几天都没睡好觉 , 最后还是告诉了爸妈 。 爸妈直接带我去了医院 , 医生看了眼而后说了一个病名:“腱鞘囊肿” 。
手术很顺利 。 尽管至今我的左手腕上还有个疤痕 , 但这个“包”就再也没有复发过 。 后来 , 我自己成了医生 , 每次门诊遇见“腱鞘囊肿”的患者 , 我都会给他们看我手腕上的疤痕 。
那么 , 这个所谓的「腱鞘囊肿」到底是个什么东西?长了这玩意 , 到底该怎么治?除了手术切掉外 , 有没有其他选择?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
#真相来了#
1、什么是「腱鞘囊肿」?先说什么是「腱鞘」 。 就像“刀鞘”是包着“刀”的“管道”一样 , 「腱鞘」就是包着「肌腱」(老百姓说的筋)的管道 。
「腱鞘」对其内部的肌腱具有润滑、减少摩擦和保护肌腱的功能 。 下图就是手腕部腱鞘的位置 。 仔细看 , 是不是和上面那张腱鞘囊肿的图的位置一样?
文章插图
而「腱鞘囊肿」 , 其实就是各种原因 , 让腱鞘区域长出了小的囊 , 囊里充满了较为粘稠类似胶水一样的透明液体 。 目前业内认为:腱鞘囊肿是发生于关节或腱鞘 , 可能是由致密结缔组织疝出腱鞘、韧带、关节囊、滑囊和半月板引起 。
简单说 , 其实就是筋的附近长了个充满粘稠液体的囊 。
可以说 , 腱鞘囊肿是最常见的手部软组织肿块了 , 最常见于10-40岁人群 , 而且女性比男性多[1] 。 绝大多数(70%)的腱鞘囊肿见于手腕背侧 , 20%在手腕掌侧[1] 。
至于 , 为什么会长这东西?其实业内目前还没有确定结论 。 比如重复运动或外伤是不是致病因素 , 目前尚不确定 。 但已有人提出腱鞘囊肿为关节周围结构的黏液样变性[2] 。 当然 , 即便我们不知道它究竟为什么会长 , 但这并不影响后面的治疗 。
2、「腱鞘囊肿」有什么症状?如何确诊
文章插图
主要就是发现长了个包 , 摸起来质地有点韧(像摸鼻尖一样)、平滑、类圆形、有弹性 。 一般情况下不疼不痒 , 但如果明显肿胀的话 , 可能伴有腕关节疼痛、按压疼痛 , 腕关节无力以及活动受限 。
患者可能注意到囊肿大小随时间改变 。 偶然情况下囊肿可挤压并引起神经卡压 , 从而导致感觉、运动异常[3] 。 来看病的患者 , 要么是因为美观原因 , 要么就是和我一样担忧可能为恶性肿瘤[4] 。
骨科医生一般通过询问病史和简单触诊 , 再辅助以B超基本就能确诊了 。 一般不需要拍片子或其他复杂检查 。
3、怎么治?
文章插图
(1)观察(甭管它)
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
即便不给于任何干预 , 超过一半的腱鞘囊肿患者 , 可能出现腱鞘囊肿自发消退[5,6] 。
正是因为腱鞘囊肿如此高的自愈率 , 加上其本身并发症又很少 , 所以临床上这个病大多以观察为起始治疗方案 。
即:只要明确诊断为腱鞘囊肿 , 如果没啥不舒服没啥影响 , 就甭管它 , 给它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 观察这就好 。 超过一半的概率会自己消失 。
(2)有创治疗
如果腱鞘囊肿仍持续存在、反复复发 , 甚至症状严重 , 甚至显著限制活动时 , 我们就要对其进行有创伤的干预治疗了 。 主要包括两类:抽吸引流和手术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