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籍|今天为何要读经典——学者谈当代经典阅读与体系构建( 五 )


主持人:就儒家经典来说 , 汉代构建的经典体系是《论语》《孝经》加“五经” 。“蜀学”也是这样 , 文翁在成都建石室学宫 , 传的就是“七经” , 也就是“五经”加《论语》和《孝经》 。到了唐代 , 科举考试的是“九经” , 但是同时也考“兼经” , 就是《论语》和《孝经》 。《论语》和《孝经》也是必读的 。到了宋代 , 王安石改变学制 , 才把《孝经》替换成《孟子》 。后来程朱构建了“四书”体系 , 其初衷也只是把“四书”当成入门的、初级的阶段 , 最终还是要读“五经” , 所以他构建的应该是“四书五经”体系 。稍早 , 在五代后蜀开始刊刻并延续到北宋的蜀石经 , 一共刻了十三部 , 把《孟子》也正式刻入儒家经典 , 形成“十三经”体系 。这是经典体系演变的大致情况 。
名著典籍|今天为何要读经典——学者谈当代经典阅读与体系构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资料图片
就当下来说 , 应当兼顾“大众阅读体系”和“高级研究体系”(或者“理论构建体系”) 。廖名春先生提出精选法 , 精选一些文献构建新的经典 , 走的是“选学”路径(当初孔老夫子“论次诗书 , 修起礼乐”也是这个路子) 。第二个路数就是李景林先生说的核心经典和外围经典 。第三个就是丁鼎先生提出的“大众传习本”和“学术阐释本” 。在我看来 , 对于经典可以有所区别划分 , 大众读本以“四书”为主 , 但不应把《孝经》排除在外 。如果要寻求儒学的当代突破 , 更需要在文本上有所突破 , 被传统学人忽略的一些文献是否也可以考虑纳入?比如《国语》 , 其实跟《左传》性质相同 , 《左传》是按年代排 , 《国语》是按国别排 , 都可以辅翼《春秋》 。还有《逸周书》 , 有很多篇章是相当不错的 。再就是出土文献 , 很多应该整理出来作为大众读本 。总之 , 要根据当下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构建一个新的经典体系 , 至于怎么构建 , 还可以进一步探讨 。
儒家经典影响中华历史 , 是客观事实 , 其所代表的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 , 也应是当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涵 。换言之 , 读好儒家经典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思过半矣”;理解和宣传好儒家经典所提倡的核心思想理念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就能事半功倍 。文化自信当从儒学复兴开始 , 儒学复兴又当从经学繁荣开始 。
《光明日报》( 2020年12月05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