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列舰|长门级战列舰,日本人心中海军的象征!但结局悲惨,被当小白鼠了( 二 )


若单以主炮口径来衡量战舰战力的话 , 日本的长门级战列舰在当时的七艘配备有超400毫米口径主炮战列舰当中名列榜首 。 因为美国和英国的战列舰所配备主炮口径皆为406毫米 , 而长门级的主炮口径为410毫米 , 尽管它对外宣称自己是406毫米 。 以下是英美日三国三级“Big 7”战列舰火炮对比:
日本长门级:四座双联装410毫米主炮 , 共八门 , 副炮为20门140毫米炮和8门127毫米炮;
美国科罗拉多级:四座双联装406毫米主炮 , 共8门 , 副炮为12门127毫米高平两用炮;
英国纳尔逊级:三座三联装406毫米主炮 , 共九门 , 副炮为12门152毫米MarkXXII炮 。
就纯火力而言 , 虽然英国的纳尔逊级主炮多了一门 , 但在副炮方面长门级可谓是“浑身长刺”般的存在 。
以航速而言 , 长门级在这三型战列舰当中也是最快的 , 其对外公布的最高航速为23节 , 可实际上它能够飚出26.5节的速度 。
对比之下 , 美国的科罗拉多级为21节 , 英国的纳尔逊级为23节 。
所以“小鼻子”在隐藏实力这一块做的还是相当到位的 , 主炮口径对外公布的消息和英美两级战列舰相同 , 实际上却比他们的都要大;
而为了掩盖长门级的高航速性能 , 日本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
在此之前的1923年日本经历了关东大地震 , 长门级战列舰奉命为受灾地区运输物资 。 在救灾的队伍中也有不少的英美战舰参与其中 , 为了保密 , 长门级战列舰在有他国战舰存在的情况下就以23节的航速航行 , 在无人的情况下直接将速度提升至26.5节 , 为的就是要保密!
也有不少日本人认为 , 就是因为长门级的出现才让美、英等国开始真正忌惮起日本的强大实力 , 为此特意在1922年召开了华盛顿军备限制会议并缔结了著名的《华盛顿海军条约》 。
不过这只是其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
日本海军象征的悲惨结局
有了这些专属特性、数据的加持以及超长的服役时间 , 长门号战列舰在二战开战前一直都是日本民众心中海军标志般的存在 。
既然是海军的象征 , 而且还是联合舰队和日本天皇的旗舰 , 虽该舰拥有不错的性能 , 可在战场上却鲜有表现 。 到二战开战时已有20年舰龄的长门级已经落后于那个时代 , 再加上航空母舰异军突起 , 它就更没有啥表现的机会了 。 直到战争收尾阶段因日本联合舰队基本已土崩瓦解 , 当年的旗舰也不得不披挂上阵 , 承担起护卫、巡航的任务 。
陆奥号毁于未知原因的爆炸
至于陆奥号吗?它的遭遇更为凄惨 , 因为这艘天皇旗舰不是毁于战争 , 而是以至今仍被定义为是“莫名其妙”的爆炸给摧毁的 。
1943年6月8日12点10分左右 , 停泊在广岛湾柱岛港口的陆奥号三号炮塔突然发生爆炸 , 重达360吨的炮塔被直接掀翻 , 舰体瞬间折为两段 , 顷刻间这艘战舰就沉入了海底 , 在海面上只留下了一段舰艉 。 舰上当时共有船员为1474人 , 事后统计幸存者仅为353人 , 包括舰长三好辉彦在内的1100多人全部丧生 。
爆炸发生后日本政府并未对外公开此事 , 而专门成立的事故调查组也并未对爆炸原因给出详细的解释 。 直到现在对于该舰的沉没原因都还是以推测为主 , 有人说陆奥号是被间谍破坏的
、也有说是内部贮存的炮弹殉爆引发的爆炸、还有一种说法是停靠在旁边的“潮”号驱逐舰掉落的深水炸弹爆炸引发的这次爆炸等等 , 反正具体原因至今仍然是一个谜!
长门号被美国拿去当了“小白鼠”
到了战后 , 长门号作为日本海军唯一被保存下来且可航行的战列舰成为了美国海军的战利品并被编入到其麾下 。
1946年7月 , 日本曾经的“海军象征”长门号战列舰被美国人拖入到了马绍尔群岛附近比基尼环礁 , 不过它来此的目的可不是战斗巡航 , 而是为测试核弹来充当靶舰的 。
7月1日第一次核试验中长门号被放置于距离爆炸核心约400m的位置 , 但美军投放的核弹偏离预定位置1500米 , 因此首次试验长门号完好无损;
7月25日第二次试验(水下爆炸)中 , 长门号被放置在距核弹约1公里的位置处 。 核弹引爆后该舰舰体虽受损并出现右倾现象 , 但并未沉没 , 直到四天后 , 它才缓缓地沉入海底 。
长门号战列舰在经受了两次核弹冲击才沉没的消息传回日本后举国震动 , 人们将其视作为一个“真正的武士” , 所用的形容的词汇那更是“可歌可泣”:
长门号没有被敌人杀死 , 而是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它是真正的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