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四 )


一个人,你越忽视真相,就越会受到限制的。
我发现,很多在职业上、事业上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他越是忽视真相,忽视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还有些上瘾的人士要想从病态的行为中恢复,那么第一步,就是承认你是不利的。当一个人陷入某种上瘾的行为,比如赌博、滥用药物,可能是任何事情,关键是你一定要面对真相,否则你就继续被束缚,如果你被束缚,就寸步难行了。
很多人在外表上可能假装快乐,可是内心已经死去,而真相可以释放,当一个人举起手来,坦白的说这件事情诅咒了我,他拥抱真相就会让自己自由,让自己踏上另外一条路,让他向完全相反的方向走去。
所以,你要向真相跑去,而不是离开真相。要问自己一些正确的问题,比如:
你的内心如何?内心深处是开心的还是矛盾之中的?是喜乐的?还是愤怒的?你是有抑制不住的熊熊怒火?还是平静如水呢?精神状态怎么样呢?你的心每天都活着吗?还是每天都死气沉沉的呢?我们要经常检查我们的人际关系,财务状况怎么样?我们有什么习惯?我们有什么策略?很多人不愿意接受他们陷入财务困境的真相,不愿接受他们凭着一个工资单到另一个工资单过日子的真相,不接受他们的信用卡透支,几乎把他们淹没了的真相。而有的人,你发现他离破产就差一个月的工资了,真相究竟是什么呢?
真相是有着绝对性的,你无法操纵真相,而更新自己的本质就是要拥抱你自己的真相,只有你此时此刻接受你自己身处何处的真相,你才能有所突破。




信念的第三个方面:杠杆和承担责任。这里的杠杆是指的你要学会借力。
英国作家克里斯托弗说,“一个人靠自己的力量无力去应付挫折,必须依靠外面的力量。”
所罗门国王也说:“两个人比一个人更好,因为他们可以互相帮助对方成功。”
如果一个人摔倒了,另一个人可以伸出手来帮助他,而一个人独自摔倒就麻烦了。同样,两个人在一起可以互相取暖,那你一个人如何给自己取暖呢?一个独立站立的人会受到袭击而被打败,但是两个人背靠背呢?可以征服一切!三个呢?当然更好啦!
所以这里面的杠杆是指的你要借助更有信念的人,给自己增加信念。另外一个是承担责任,当你更新自己,走上更高台阶,你需要杠杆。
承担责任的价值有四个:
·第一,它消除你的借口。你发现一个人要么承担责任,要么找很多借口;
·第二,它提高你的承诺;
·第三,它创造了个人动势;
·第四,它是你对抗失败的最好保险。




信念的第四个方面——专注。
专注能减少拖延。它不仅能够减少拖延,而且会增加速度。
速度越快,你就能越快的从现在所处的位置到达你想去的地方,所以真正的力量是来自于专注的。专注是你思想集中的结果,当一个人的精神处于高度集中的时候,更新你自己就会更快的发生。
那怎么样才能专注呢?
第一点,要明白“少就是多”。那些成功人士,他们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把注意力放在更少的事情上面,这能让他们取得更大的成功!而普通的人,什么都能对他们有吸引力,他们的注意力在被各种事情收割……所以,你要问自己一些问题,比如:
你的时间花在什么事情上呢?这些事情值得你花时间吗?就像我们拥有的好朋友要比朋友更少,和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不是来自很多人,而是来自少数的几个朋友。所以,你如何花时间,只要遵循“少就是多这个原理”就好。关于如何专注的第二点,从生意的角度来说,你要把专注点放在最大财务回报的过程上。比如有的朋友是做营销类的企业,如果你更加成功,你当然要去做那些能够建立团队,产生业绩的事情。
关于专注的第三点,就是一次只做一件事情。一方面很多人会把时间花在做不必要的事情上,而很多事情通常是不必要的,往往因为是环境的原因就毫无理由的接受了;另一方面,在同一时间做很多事情也不行——这是浪费时间。
这个世界上绝大多数成功人士都是一次做一件事情,因为如果你同时做几件都需要思考的事情,你怎么才能有生产力呢?所以,你要知道你做的事情中哪一些事确实可以产生你想要的结果,那就把专注力放在这件可以看到结果的事儿上吧




信念的第五个方面——执行。执行就是去做事儿,这里有一个概念叫“少于五法则”,什么意思呢?就是如果你有个想法,需要付出行动,如果你的工作清单上有一件事情需要你马上去做,只需要不超过五分钟就可以完成的,那你现在就去做,不要让这些事情堆积起来,如果事情只用不到五分钟就能做完,就马上去做。
关于信念的第六个方面是——谅解。这个词太重要了,因为太多的人不能谅解别人,总让自己陷入耿耿于怀的情绪。实际上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些不如意,生命中多多少少都会留下遗憾的痕迹,而我们还会为已经发生过的事情和无法改变的事情苦闷。
有位神学家是这样说的:“上帝给了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东西;给了我勇气,去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东西;给了我智慧,让我明白这两者的不同,这是一种平静生活的方式。”
激励作家安迪·安佐斯有一本畅销书叫《旅行者的礼物》,里面有句话叫“谅解和生活”,他说了三点:我引用一下:
第一、谅解。这种简单的动作能让我摆脱对过去的心魔,因为过去已经没有办法改变了,我为自己创造一颗全新的心,一个全新的开始;
第二、通过谅解,我不会再被毫无成效的思想所淹没;
第三、通过谅解自己,我从一直纠缠着自己不放的怀疑、恐惧和气馁中解脱出来,从这天开始,我的过去不再控制我的命运。
对于生活中一直止步不前的人,不能谅解自己为什么处于现在这种境况的人,我希望你明白到,你每一天都有着一个新的机会,我把它叫做“生活草图”。
当你是个孩子的时候,你可以随意把这个草图扔掉,因为还有大把大把的机会为生命添些新的内容,如果你一天当中有些事情你并不喜欢,你甩掉它它就不存在了,我们要这样来对待我们的过去,你要停止鞭打自己,停止对自己苛刻,要知道每一天都有着一个新的命运被创造出来。




综上所述,让自己变得更优秀,首先要拥有并懂得使用这三大权力:运用梦想的权利,做决定的权利以及采取行动的权利。然后在行动的过程中带着信念的6大方面不断自检:
1.相信自己2.直面真相3.杠杆和承担责任4.专注5.执行6.谅解如果有更多方法欢迎留言!关注微信公众号:阿蘇跟你谈诗谈自由,更多思维跃迁等你来!


■除了前面答主们提到的自律、踏实、执行力等等之外,我认为优秀还具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前提,那就是,要拥有独立的人格——真正优秀的人通常都了解自己,坚持自己。他们能够坚定地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因为他们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在和家人、伴侣的关系中也能“拎得清”。
如果在未拥有独立、成熟的人格之前,就因犹豫不决而受到他人影响朝着某个方向盲目地追逐、奋斗,或是不能在外界压力下依旧忠于自己的内心,那么即使达成了世人眼中“优秀”,人们也无法发自内心地认可自己的成就和价值。
因此,真正的优秀与坚持自我的能力密切相关。
“坚持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心理学上,有一个与独立人格和坚持自我密切相关的概念,叫作自我分化(differentiationofself)——它决定了一个人能否拥有清晰的自我感,以及Ta是否能在压力下依旧坚持做自己想做的。
这个概念由MurrayBowen提出,指的是一种能够分辨和管理个人的情绪和理智,并将自我独立于他人之外的能力。它包括了个体内心的分化——分辨理智过程和感受过程,以及外部人际的分化——把自我从他人那里分化出来两个层面。
个人层面有些人之所以不能坚持己见,容易在做出决定以后反复和改变,可能是因为他们总在做决定时被那一刻的情绪或感受所裹挟,并把那误以为是自己思考得出的结果。
因此,要坚持自我,首先需要区分哪些是一时的情绪冲动,哪些是自己深思熟虑的结果,而这也是自我分化所强调的。
举个例子,当分化水平较低的人被问道工作中的感受时:“你做这份工作开心吗?”他们可能会回答:“挺好的,收入不错,压力也不是很大”——这就是典型的混淆了感受与思维。
而如果是自我分化水平高的个体面对同样的问题,他们可能会说:“这份工作条件挺好的,但我感觉不快乐,因为这不是我会为之心动的事业。”
从中可以发现,分化水平高的人能够清晰地区分出“我的感受”和“我的思考”。收入好、压力小、条件不错,这些更多是基于客观事实评估和分析后得出的结论,而提问问的是感受,是你的个人情绪,是你工作中开心与否。
而分化程度高的个体不仅能够辨别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还具有选择在特定时刻,要让自己受理智支配、还是受情绪支配的能力。
他们在面对应该保持冷静和理性的情境中能够谨慎思考与分析,再做判断。高分化者即使在极端的应激时刻也依然能够用理智主导自己的行为和思绪,不被激烈的情绪所干扰。
与之相反,低分化个体则常常完全被情绪左右。他们难以自制,难以客观冷静地看待事物,情绪和冲动总让他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或是因为被情绪裹胁而无法坚持自己的选择。此外,他们也可能在应该尽情释放情绪和感受时又被理智困住,东想西想,显得过于瞻前顾后。
外部人际层面在家庭与亲密关系中,一个真正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应该能够既保持个人的独立,又能与他人建立好的链接。自我分化程度同样代表着人际关系的成熟,它强调的也正是个体在与人交往时,能同时体验到“亲密感”与“独立性”。
Bowen(1976)指出,分化更加完全的人在任何关系中都能始终坚守住一个“我“的位置(i-position)。也就是说,他们能在关系当中保持一种清晰的自我感——明确“我”的立场,“我”的感受,及“我”的看法。他们不会因为他人失去自我,误以为对方的立场就是自己的立场,对方的看法会抹杀自己的想法。这要求人们在面对来自重要他人的压力时依然能坚持自我(Bowen,1978;Kerr,1988)。
而分化不足的人由于没有坚定的“我”的位置,导致他们在为自己做选择时极大地受到他人的影响。比如,他们可能在判断要不要和一个人在一起时,想着“我不能和这个人在一起,因为我家人不喜欢Ta”,或是“我朋友都觉得Ta很好,所以我应该和Ta在一起”。
又或者,他们会因受到他人感受影响,而把那误认为是自己的感受。比如,一个人在选择自己职业时因为父母坚持说“你一定会喜欢做这个的,这个很适合你”,而觉得自己好像真的会喜欢,即便事实却并非如此。
不过,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自我分化更像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能够完成的目标;自我分化不是一种要么有,要么无的能力,而是一个连续的谱(Bowen,1976)。完全的分化状态其实并不存在,但在这个谱上越靠近那个理想化的状态,就越能够了解自己,越少受到他人情感和思想的裹挟,从而更能坚持自我。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人格的独立?自我分化作为家庭系统理论的基石,核心是个体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分化。Bowen(1976)强调,家庭有两个最重要的功能:协助成员的个体化——也就是找到自我,以及,为个体提供一种稳定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简单来说,一个好的家庭环境,会让人同时体验到归属感与独立性。
在婴儿时期,我们对直接照料者的依恋是非常完整的,因为我们的生存完全依赖于父母。因此,我们也无法区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差异。随着成长,我们慢慢建立起“我”的概念,开始将自己与依恋对象区分开来。
成长过程中,如果我们开始被允许在家庭中与父母有不一样的感受和观点,或者做违背他们意愿的决定,我们就能逐渐感受到“我”的位置和边界的存在。而如果我在家庭中始终只能是父母意志的接收方——他们决定我的一切,那就容易在长大后表现出很低的自我分化水平。Bowen曾说过,一个人的成熟,也就意味着Ta能不断与父母进行情绪上的分离。

如何改善分化水平,更好地坚持自我,拥有更独立的人格?1.重新找回自己的感受由于自我分化低的人不知道如何将自己的感受从伴侣、父母的感受中区别出来,所以他们自己的幸福和悲伤会收到对方情绪的强烈影响。如果你面临着这样的问题,那么你的首要任务就是试着重新找回属于自己的感受。
首先,在你与他人相处时,试着在内心对你感受到的情绪提出质疑——这是Ta的感受,还是我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