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wer|破产14年后,线上回归的传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有搞头吗?( 二 )


后来 , Solomon将唱片店开到了旧金山 。 那时候 , 旧金山的街头 , 几乎人人戴着小雏菊 , 吸着大麻 , 约会、泡音乐厅 。 那正是反主流文化运动时期 , 美国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 , 而旧金山处在变革的中心 。 于是 , 人们从世界各地涌向旧金山 , 来体验那种被叫做嬉皮士运动的社会风潮 , 而这一运动的主要部分就是音乐 。 在这样的局势下诞生的Tower Records成了这项运动毫无疑问的受益者 , 旧金山店开张的那天 , 人们蜂拥而至 。
\"如果要做音乐生意 , 那就要去制造音乐的地方\" , 真正让Tower Records名声大噪的是它开在日落大道的那家店 。 1970年 , Tower Records扎根好莱坞 , 由于地租太贵 , 他们自己建造了一间预制活动房 , 此后却屹立了40多年 。 由于地理优势 , 好莱坞巨星与乐手时常光顾此地 , 当地的年轻人也习惯约在店内碰头 , 恋人们更将这里当成约会的一站 。 Tower Records成了一处时髦并有着文化光环的社交场所 。
时间来到 1980 年代 , 嬉皮士运动的风潮渐渐过去 , 摇滚乐开始显得不景气 , 许多唱片公司开始把鸡蛋都放在迪斯科这一个篮子里 , 但迪斯科却崩溃得更为彻底 , 甚至在1979年的7月爆发了\"迪斯科销毁之夜(Disco Demolition Night )\" 。 整个唱片业都受到影响 , 唱片销售额直线下降 , 许多员工被解雇 。
接下来发生的三件事 , 重新盘活了唱片业 。 第一件是MTV音乐台的诞生 , 音乐人开始有了宣传音乐的视觉渠道;第二件是迈克尔·杰克逊的《Thriller》专辑 , 这张专辑的火爆带动了唱片销量的整体上涨;第三件事 , 就是CD的出现 。 它让Tower Records迎来了全盛时期 , 也为它的衰落埋下了伏笔 , 甚至间接导致最后的破产 。
CD刚出现的时候 , 唱片公司一度将它拒之门外 , Solomon却是CD最早也是最大的拥护者 , 他觉得这些创新的、高端的光碟会成为唱片零售店的救星 。 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 , 人们热切地从黑胶转向了CD 。 1988年 , CD的销量呈现爆炸式增长 , 黑胶唱片的销量下降了将近2/3 。 Tower Records在零售店引入了CD试听店 , 降低了听众在风格越发多样的流行音乐中进行选择的难度 , 提升了消费体验 , 自然也赢得了更好的销量 。
依靠拥抱CD带来的销量大涨让Tower Records开始了疯狂扩张 。 90年代早期 , 他们的海外业务非常成功 , 此前于1980年在日本札幌开的第一家海外店铺被搬到了涩谷的一幢八层大楼 , 每个月营业额达到数千万美元 。 到了 1990 年代 , Tower 进入了自己的全盛期 , 当时在全球开设的店铺多达200间 。
\"当数字革命来临的时候 , 唱片业靠着CD跳进了洪流 , 却没有意识到这其实造成了它自己的死亡 。 \"当数字音乐平台Napster出现的时候 , 它们才仿佛真正认清这场数字革命的巨大威力 , 而横亘在它们面前的已然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 , 那就是——你怎么和\"免费\"竞争?
对于Tower Records来说 , 不管有没有Napster , 过度扩张伤害到了自己发展 , 大量的债务、贷款利息 , 让它不得不面对银行的清算压力 。 从1999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 , 到2000年销售停滞 , 当Tower Records陡然意识到危机时 , 它已经走得太远 。 最终 , 2006 年8月20日 , Tower Records申请破产 , 美国国内的店铺全部结业 。
一代传奇 , 就这样在时代的风中逝去 。
从杂货店一角到跨国企业 , Tower Records的商业密码是什么?Tower Records的逝去让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到它的时代印记 , 那种在洪流之下的无力感加深了我们对它的惋惜 。 但其实 , 它在商业上的成功同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凑巧\" , 也就是所谓的赶上了好时候 。
从杂货店一角到跨国企业 , Tower Records的成功首先在于它准确读取了每一个时代的商业密码 。
60年代 , 摇滚乐迎来第一次井喷 , 涌现出了一张又一张新潮大热的专辑 , 那是一种对音乐艺术性追求的极强表达 , 《Sergeant Pepper》和《Pet Sounds》等专辑接连发行 , 唱片购买由单曲主导转为专辑主导 , 销量一路向好 。 就在这第一波热潮中 , Tower Records有了第一家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