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格-21|历经艰辛,中国空军“三剑客”,为中国航空工业奠定了基石


米格-21|历经艰辛,中国空军“三剑客”,为中国航空工业奠定了基石
文章图片
米格-21|历经艰辛,中国空军“三剑客”,为中国航空工业奠定了基石
【军武次位面】作者:骑猪骑士
在我国的航空工业史上有个特殊的年份 。 经过三年多的试飞 , 歼8Ⅱ、歼7Ⅲ、歼教7在1987年同一年定型 , 被誉为航空工业的“三大战役” 。 这三种机型史当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急需的机型 , 也是我国航空航空工业承上启下的机型 , 三机定型在当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
歼8服役后 , 空军一直在考虑后继机型 , 提出将歼8改成两侧进气进气道参考了F-4的残骸和从埃及获得的米格-23 。 在头部安装雷达 , 对抗美国的F-4、苏联的米格-23等战斗机和轰炸机 。 使用涡喷13发动机 , 比原来的涡喷7提高10% 。 雷达分两步走 , 第一步采用208型单脉冲雷达 , 第二步换装脉冲多普勒雷达 。 208雷达的作用距离比较小 , 探测5平米目标时只有30千米 。 为了配合雷达 , 装备半主动雷达制导的霹雳-4导弹 , 该导弹仿制自从越南获得的美制“麻雀”导弹 。
▲涂装洋气的歼8Ⅱ原型机
我国在六十年代引进了米格-21F战机并进行仿制 , 命名为歼7 。 此后的几十年里 , 苏联一直在对米格-21进行改进 , 而我国的歼7在几十年里没有什么达到改进 。 1978年6月 , 中央召开会议讨论用2000架歼7型飞机换装歼6的问题 , 在了解了罗马尼亚和朝鲜装备的米格-21MF的情况后 , 介绍了米格-21F与米格-21MF的不同点 , 会上空军司令张廷发表示空军要米格-21MF 。 米格-21MF加大了背鳍、进气口和进气锥 , 加大的进气锥可以提供更大的空间 , 安装采用尺寸更大、性能更好的雷达 , 同时解决了进气口唇部对雷达的干扰问题 。 在从埃及获得了一架米格-21MF后 , 开始结合国内的要求 , 设计一款全天候高空高速战斗机 。
与原有的歼7系列飞机相比 , 歼7Ⅲ装有JL-7单脉冲雷达 , 提高了中低空和全天候综合作战能力;首次装备了自动驾驶仪 , 改善了飞行品质;首次装备双管航炮 , 提高了近距作战能力;全机有5个外挂点 , 能使用多种武器;发动机推力增大 , 工作稳定性好;首次采用吹气襟翼系统 , 减小了着陆速度和滑跑距离 。 最大使用过载8.5G 。
▲歼7Ⅱ原型机
我军飞行员训练长期依赖歼教-6 , 随着歼7、歼8等机型的大量装备 , 已经不能满足训练飞行员的要求 。 从1979年开始 , 贵飞开始再歼7Ⅱ的基础上研发歼教7高级教练机 。 要求能够完成歼7 I/Ⅱ的全部训练课目 , 也能完成歼7Ⅲ和歼8的大部分训练课目 , 同时兼有一定的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 , 能执行昼间及简单气象条件下的战斗任务 。 从1979年开始 , 在歼7 II的基础上 , 参照苏制米格-21YC样机进行改型设计 。 除了将单座舱改为双座舱 , 还重新设计了进气道 , 后机身下部单腹鳍改为双腹鳍 , 并根据教练机双人操纵的特点 , 改进了弹射救生、空调、燃油系统 , 加装了后舱仪表板、机内通话等设备 。
▲歼教7原型机
4架歼8Ⅱ、4架歼7Ⅲ、3架歼教7于1984年末、1985年初先后转场到陕西阎良630所基本于1984年7月~ 1987年10月同时进行试飞 。 在3年多的时间里共完成2387架次、1628小时试飞 。 试飞中出现了大量问题 , 歼8Ⅱ、歼7Ⅲ液压系统污染 , 歼8Ⅱ的KJ12自动驾驶仪高空纵向振荡以及与208雷达交联信号不匹配 。 歼教7环境控制系统达不到设计指标 , 座舱温度高 。 在机场温度35C , 在空调系统性能试飞进行低空大表速飞行时 , 座舱温度高达60C , 飞行员难以忍受 。 在经过改进后解决了问题 。
最大的困难是歼7Ⅲ的起落架放不下 , 先后发生过19次 , 一度造成飞机停飞 。 在地面进行收放起落架试验有上百次 , 未能复现空中的故障 , 严重威胁飞行安全 , 影响定型试飞的正常进行 。 在邀请601所、603所、605所以及贵飞的人员到成都611所进行技术攻关后解决了问题 。
【米格-21|历经艰辛,中国空军“三剑客”,为中国航空工业奠定了基石】1987年8月11日 , 歼教7定型试飞完成 , 并于同年定型 。 8月27日 , 歼7Ⅲ定型试飞完成 , 1988年定型 。 10月14日 , 歼8Ⅱ定型试飞完成 , 1988年定型 。 在短短的3年时间里 , 三种型号的新机同时在一个基地定型试飞 , 这不仅在我国航空史上是空前的 , 在世界航空史上也是罕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