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很多西安市民至今都忘不了 , 2009年9月9日下午2点 , 咸阳国际机场的那一幕 。
30辆黑色奔驰轿车 , 排成了一条长龙 , 在等待着某位贵宾 。 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阵仗 , 围观群众纷纷猜测是哪位大牌明星要来了 。
当飞机缓缓降落 , 从机舱里下来的 , 却是一条狗 , 纯黑色 , 身形巨大 。
这不是普通的狗 , 它叫“长江二号” , 是一头价值400万的藏獒 。
那时候 , 国内的藏獒热风头正劲 , 几百万一头的比比皆是 , 青岛的一头藏獒 , 甚至标出了3000万元的天价 。
但谁也没有料到 , 仅仅几年时间 , 成千上万的藏獒就被遗弃 , 流浪在藏区 , 甚至沦为廉价的火锅食材 。
热潮退去 , 只留下一地鸡毛 。
1
“中国藏獒之父”
藏獒热 , 最初是从美国开始的 。
1969年 , 美国探险队员巴利毕索普从喜马拉雅山麓带回一头纯黑色藏獒 。
在此之前 , 美国人只在马可波罗的书里看见过这种生物:“体大如驴 , 奔驰如虎 , 吼声如狮” 。 那感觉 , 就好像非洲人第一次见到企鹅 , 自然视若珍宝 。
到了80年代 , 美国经济复苏 , 嗅到风向的投机客 , 开始干起了贩卖藏獒的买卖 。 当时 , 藏獒还只是美国有钱人圈子里的玩物 , 但经由一个“代言人” , 这股热潮蔓延到了台湾地区 。
1983年 , 台湾知名演员张佩华从美国买了一只藏獒带回台湾 , 这只藏獒花了张佩华120万台币 , 这是当时台湾一幢楼房的总价 。
当红明星、珍稀宠物、天价……这样的元素 , 天然带有流量 。 这种只能从美国引进的“西藏獒犬” , 迅速在台湾走红 。 那时候 , 只要是有藏獒出现的狗展 , 场场爆满 , 台湾爱犬人士集体包车前来 。
藏獒的风靡 , 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 80年代末 , 一只藏獒幼犬能卖到20万到30万台币 , 种犬的配种费也高达20万台币 。
20万台币换算成人民币 , 约为4.35万元 , 同期大陆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不到1300元 。 也就是说 , 那时候的一个普通上班族 , 不吃不喝34年才能买得起一只藏獒幼犬 。
敏锐的投机客 , 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大陆 。 1985年 , 当福建商人拿着几张藏獒的照片找上门时 , 河南农民王占奎一脸懵圈 。
作为一个养狗场的主人 , 他从没有见过这种“大狗” 。 次年春天 , 带着跟福建人签好的合同 , 王占奎第一次进了藏区 。
在交通不便的80年代 , 王占奎一行忍着高原反应 , 行走在藏区 , 通过收音机、电灯泡等 , 花了45天时间 , 跟牧民换来了23只藏獒 。
其中的18只 , 被运到福建 , 再偷渡去了台湾 。 剩下的3只母狗、2只公狗 , 被王占奎当做养殖场的第一批种犬 。
成本50元—200元不等的藏獒 , 被福建商人以7000元一只买去 , 在万元户尚且稀缺的年代 , 王占奎就这样成为了十万元户 。
彼时的王占奎大概没有想到 , 自己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 并成为大家口中的“中国藏獒之父” 。
2
3000万元一头
倒卖藏獒一夜暴富后 , 王占奎后来多次到青海、西藏等地找狗 , 家里的藏獒也在不断繁育 。
但没有了台湾的大金主 , 加上1993年 , 北京、上海颁布严格的养犬管理办法 , 来王占奎这里买狗的人越来越少了 , 卖狗无门的王占奎想到了媒体 。
1998年9月 , 大河报发表了《千里寻藏獒 , 中原听咆哮》一文 , 把王占奎塑造成了一名“不畏艰险深入青藏高原” , “让更多人认识藏獒”的义士 。
青藏高原的长啸、台湾高价收购、一只藏獒能抵挡两只金钱豹、濒临灭绝的珍贵犬种……这个充满了东方色彩的故事 , 被十几个省份的报纸刊登转载 。 甚至还有媒体将藏獒的综合价值和国宝大熊猫相提并论 。
- 韩慧英|见证南北文化交融 山西文水“采茶调”的前世今生
- 周易|让日常生活美起来|隐于市的“江湖人”,午休一小时仗剑走天涯
- 中国人|东西问丨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七:杨庆中:包容如何融入中国人的血脉?
- 猪肝|甘甜不上火,护肝又滋补——和“红嘴绿鹦哥”一起迎接初春的暖阳吧!
- 欢团|晨读 | 欢团圆子
- 丸子|这是菜市场“最脏”的3种菜,再便宜也不要买,你却天天端上桌
- 辛丽丽: 中国式的浪漫给了我无尽的灵感和震撼|名家谈开幕式 | 开幕式
- eszter|妈妈每周带女儿摘野菜 并利用找到的食材做饭
- 鸡舍|可生食鸡蛋成消费"新宠",它真的安全卫生吗?
- 中老年人|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竟然会加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