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边羽|良知乃吾师”——王阳明的《长生》之路,“千圣皆过影( 二 )
长生徒有慕 , 苦乏大药资 。
名山遍探历 , 悠悠鬓生丝 。
微躯一系念 , 去道日远而 。
中岁忽有觉 , 九还乃在兹 。
非炉亦非鼎 , 何坎复何离 。
本无终始究 , 宁有死生期?
彼哉游方士 , 诡辞反增疑 。
纷然诸老翁 , 自传困多歧 。
乾坤由我在 , 安用他求为?
千圣皆过影 , 良知乃吾师 。
这是一首压平水韵“四支”部的五言古风 。 不算很长 , 也并不难懂 。 我们不必纠结格式 , 只看意思 。
“长生徒有慕 , 苦乏大药资 。
名山遍探历 , 悠悠鬓生丝 。 ”
长生只是一种空想 , 这世间根本没有灵丹妙药 。 曾经走遍名山寻访 , 直到两鬓变白也一无所得 。
文章图片
王阳明年轻的时候 , 曾沉迷于道家思想 。 甚至在结婚的当夜 , 也和道士去论道 , 第二天岳老子才把他抓回去 。 “长生”本来就是道家的追求 , 随着年岁的增长和身体每况愈下 , 明知长生之想虚空 , 但作为人类的底层意愿 , 不可磨灭 。
一位儒学圣人 , 该如何面对这无法阻挡的死亡到来?
“微躯一系念 , 去道日远而 。
中岁忽有觉 , 九还乃在兹 。 ”
心中想着长生 , 那就离悟道越来越远 。 人到中年却忽然顿悟 , 返老还童的灵药原来一直在心中啊 。
前两句讲的是佛家的“发心” , 却用来解释道家的长生 。 三家贯通 , 正是王阳明的学问根源所在 , 但是他的重点还是在于儒家理学 , 兼理学、心学之长 。 中年顿悟 , 自然是指自己龙场悟道了 , 悟到了心学真谛 。 可为什么心学真谛就是返老还童的“九还”呢(九转还魂丹)?
文章图片
“非炉亦非鼎 , 何坎复何离 。
本无终始究 , 宁有死生期?”
这种长生妙药不用丹炉也不用煮鼎 , 更不需要算卦问神 。 心学法门和道一样无始无终 , 又哪里会有死亡和生存的问题?
儒学圣人在这里学庄子偷换概念(这个以前在讲《庄子》行文中提到过) , 王阳明迅速地把因为人之将殁而产生的死亡恐惧 , 生存留恋 , 借用长生方法阐述 , 偷换到心学的核心理念 。
其实心学理论的无始无终 , 和人的“长生”有没有关系呢?从世俗观点来看 , 这完全是两回事 。 但是王阳明认为悟了心学 , 那就是掌握了长生之道——这里可以说是精神上的突破和思维方式的切换 , 但是在我等俗人看来 , 这就是概念偷换 。
文章图片
“彼哉游方士 , 诡辞反增疑 。
纷然诸老翁 , 自传困多歧 。 ”
那些江湖术士的理论多么可笑 , 越是神神鬼鬼、遮遮掩掩越是让人生疑 。 许多长寿的人 , 自以为找到了长生之道 , 其实因人而异 , 缘由各不相同 , 难以找到相同的途径 。
这里是指出招摇撞骗之徒 , 以及那些现身说法的长寿之人 , 他们的理论要么是骗人的 , 要么就是囿于自己的认知无法真正看透“长生”的真相 。
如今这种人尤其多 , 把“心学”、“阳明学”神化成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指导思想 , 其实无非一是自己认知不够 , 二是别有所图 。
“成功学”就是典范 , 为什么我们说那些课程上的人不是傻子 , 就是骗子?
文章图片
因为傻子相信“自传” , 而骗子“诡辞” , 两厢一结合 , 又有“诡辞论点” , 又有“自传论据” , 自然有更多的傻子上当 , 而大多数人其实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 , 因为“反增疑” 。 但是从概率学上来说 , 他们通过这种方法迅速地排除非目标客户 , 锁定“大傻”实施骗术——他们只要产生效益 , 并不在乎被笑话 。
- 梧桐树边雨|人事音书漫寂寥”——杜甫《阁夜》精析,“卧龙跃马终黄土
- 梧桐树边羽|谁更厉害?,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和崔颢的《黄鹤楼》
- 梧桐树边羽|不懂的话是不是就不要写诗?,格律是什么
- 梧桐树边羽|陈寅恪真的被吹捧过火了吗?
- 梧桐树边羽|为什么读起来感觉不像诗?,“江南可采莲”写的内容是什么
- 梧桐树边羽|为何君子不器?,子曰:“君子不器”
- 梧桐树边羽|如何改写成七绝?,这是一首山歌
- 梧桐树边羽|和繁体字的“這”,有区别吗?,简体字的“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