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四 )


《素媛》剧照
当旁观者去追问受害者为什么是你时,潜台词其实是,换了我,我就不会像你那么蠢/笨/傻,我会保护好自己。这是一种非常狂妄且邪恶的自大。
真相是,每个人都能被摧毁,只要创伤持续时间足够长,强度足够大。
那些怀抱巨大勇气,忍受巨大痛苦,站出来说出真相的受害者,很可能因为创伤,身体和心理都严重生病了。
因为生病,TA可能无法准确记忆、无法流畅表达,无法控制自己情绪,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无法再去爱,再去相信,无法像你我一样,拥有普通然而幸福的一生。
TA也知道,如果她站出来,会被施暴者猛烈攻击。因为施暴者最害怕的就是受害者开口说出真相。施暴者希望每一个受害者都能永远沉默下去,这样就可以不断猎捕下一个受害者。
而身心受过巨大创伤的TA依然想为社会的公正秩序作出自己的一份努力,想要帮未来潜在的受害者把施暴者绳之于法。
这时,那些用TA因为创伤而留下的身心伤痕去攻击TA,“你是神经病/抑郁症/人格障碍/受虐狂,所以你的话我们不信”的人,不是坏就是蠢。
我们不要因为无知,而做了施暴者的帮凶。
我们要认真仔细聆听创伤幸存者的声音,我们要给他们更多的拥抱、勇气和支持。
如果你觉得暴行罕见而遥远,我愿你在尘世一直幸运下去。但请不要因为你的幸运,就否认那些在深渊里行走的人的呼救和闷哭。
我们要承认这个世界上就是有非人的痛苦、有难以想象的邪恶存在,只有我们承认,我们才能着手去解决。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熔炉》剧照
最后的话
写到这里,就想结束了。
但想到,其实性侵受害者以及潜在受害者之广泛,我觉得应该谈一谈,如何减少被性侵的可能性。
前面已经说过了,施暴者在挑选受害者会倾向于挑选那些在他们眼里,好欺负的,不会反抗的。大多数性侵发生在熟人之间,是有预谋的,很多施暴者会从言语骚扰升级到行为暴力,逐步测试受害者的忍耐底线。
所以,在你感觉到自己可能被骚扰了,在不舒服的第一时间里,你要明确制止、警告对方,对性骚扰零容忍。如果你因为担心冲突、害怕社交尴尬,而一再忍受,可能换回来的是骚扰者的变本加厉。
如果觉得对方举止不当,不管对方的职业身份、和你的关系如何,都不要因此而否定自己的判断。很多强奸受害者都会在事后后悔自己忽视了最初感知到的危险,从而失去了逃跑的机会。
平时可以多做一些体力锻炼,这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让你在遇到罪犯时能和他搏斗,实际上,因为男女的体力差异,加上罪犯往往还带有武器,想靠体力制服对方,不大现实。但体力锻炼能提高你的力量感、危机应变能力,这会减少施暴者找你下手的可能性,以及如果真的意外发生,你也能更快速有效应对。
也说一下,受害者如何从创伤中康复吧。最重要的两点:
一是,赋权。创伤的发生,会让受害者感受到丧失了对自我的控制权。所以在恢复阶段,受害者需要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这意味着,其他人无论如何关心受害者,都不可以代替受害者做决定。比如要不要报警,以何种方式治疗,所有这些事,其他人都只能给出信息和建议,把决策权交给受害者。所有以“为受害者好”的名义,命令受害者行为都是在加重受害者的创伤。
二是,重建和自己、和他人的联系。
创伤摧毁了受害者对自己对他人的信任、伤害了TA处理关系的能力,而要修复这些被破坏的能力的唯一方法是尽最大可能使用这些能力。受害者需要和其他人建立联系,可能是从让她觉得最安全的亲友开始,到同伴小组里和她有过类似遭遇的人,到不大熟悉的人,到陌生人,这是一个逐步的过程,可能会很艰难而漫长。
虽然受害者不对被伤害一事负责,但他们 要对自身的恢复负责。看上去很不公平对不对,但只有接受了这一点,受害者才能走上恢复之路。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最后,我想说下为什么我会在这里写下这篇文。
我还记得,我第一次意识到我不是唯一一个被性骚扰过的女孩,大概是小学三四年级,放学后人都走了,我和2个好朋友还在一起画黑板报。我们3个小女孩聊着聊着,忘了是谁提议说,“来,我们都来分享自己最深的一个秘密。”
我说了我的——在很小的时候,我被邻居哥哥以玩游戏的名义触摸过私处。我说完后特别惴惴不安,因为在我潜意识里,这是一件很丢人的事。
我没有想到的是,我的2个好朋友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我也遇到过类似的。”骚扰她们的人分别是她们的舅舅、表兄。
那一天,我才知道,原来我不是一个人。原来我以为特别可怕的只在我身上发生的事情,在别的女孩身上也会发生。
后来长大了,我接到过朋友A哭诉的电话,读研的她被校领导性侵,A问我该不该曝光对方,最终她选择沉默,因为担心舆论、司法的二次伤害,以及对方运用权势报复。我特别理解她,因为在国内,二次伤害几乎一定会存在。
我收到过一些触目惊心的来信,有个读大一的女孩约会时被男友强奸,告诉家人,却被骂“你不检点”。有个还在读高中的女孩告诉我,她的父亲从小就骚扰她,她的母亲知情但并不保护她,她唯一的心愿是尽快读完书,找到工作,离开家。
至于性骚扰,我听朋友们说过更多,女生们普遍都遇到过,有些男生也遇到过,而我自己也经历过。有那么一两次,想来如果不是幸运,我可能已经成了某某强奸案受害者。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熔炉》剧照
奕含写的《乐园》里有一段,我读一次,哭一次:“怡婷,你才十八岁,你有选择,你可以假装世界上没有人以强暴小女孩为乐,假装从没有小女孩被强暴,假装思琪从不存在……你可以过一个资产阶级和平安逸的日子,假装世界上没有精神上的癌……
但是你也可以选择经历所有思琪曾经感受过的痛苦,并牢牢记住……她所有的思想,思绪,感情,感觉,记忆与幻想,她的爱,讨厌,恐惧,失重,荒芜,柔情和欲望,你要紧紧拥抱着思琪的痛苦,你可以变成思琪,然后,替她活下去,连思琪的分一起好好地活下去。”
是的,我无法假装这世界上没有小女孩被伤害。我无法假装不知道,那些施暴者们依然衣冠楚楚地活着。
我能做什么?作为幸存者,我能做的就是写。
我完成我的这一棒,接下来,就到你了。
请你把棒子接力传下去,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素媛》剧照
参考资料:
1.Herman, J. (2015). Trauma And Recovery.
2.Myths and Facts | 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
3.List of Rape Myths
4.Black, M.C., Basile, K.C., Breiding, M.J. Smith, S.G., Walters, M.L., Merrick, M.T., Chen, J., \u0026amp; Stevens, M.R. (2011) The National Intimate Partner and Sexual Violence Survey (NISVS): 2010 Summary Report. Atlanta, GA: National Center for Injur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合作/勾搭 请联系邮箱
yakicreator@foxmail.com
■网友的回复
当我们说出父权强暴女权、体制强暴知识,是很轻松的,太习惯讲这句话。他们不知道“强暴”这个词的重量,他们不知道有人听到这个词就会昏厥、痛苦不已、不舒服到耳聋半天。 ——林奕含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4月27日傍晚,26岁的林奕含于家中卧室上吊,被发现时已自杀身亡。在她短暂的一生中,这是第四次对自杀的尝试。
三个月前,她的第一部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在台湾出版,因为题材敏感,引来了许多争议和讨论。
小说中,13岁的主人公房思琪,崇拜补习班名师李国华。后者在得到思琪完全信任后,对其施暴。性侵还是爱情?林奕含以目击者的口吻写下了思琪无法完全理解的痛苦,以及她不可回头的毁灭。
4月28日凌晨,林奕含的父母委托出版方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声明: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奕含在年轻时,被一个补习班名师诱奸后,引发痛苦忧郁的真实记录和心理描写。书中的女主角,思琪、晓奇、怡婷等人,都是奕含一人的亲身遭遇,但她为了保护父母和家庭,才隐晦分写。”而在昨天,林奕含自杀12天后。台南检署被传讯补习班老师陈星,其本人声明确实与林奕含在毕业后与交往过两个月,但属于婚外情,而并非控方所说的“诱奸”。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 来源:联合早报 )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林奕含出生在台南的一个医生家庭,从小接受的教育使其成为一个标准的优等学生。
她曾是台南女中当期唯一一个学测满分的女生,又因为长了一张明星脸,多年前,就有全台版的记者对她进行报道,将其称为“最漂亮的满级分宝贝”。
然而高二那年,林奕含开始厌食、患上抑郁症,及至毕业已经转为重度抑郁。因而她在大学入读医学院两周便因病退学,此后又考上国立政治大学中文系,在第三年再次休学。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失学期间,看小说被林奕含视为“自我教育的方式”。她长年窝在书房,与亲情友情爱情隔绝开来,除了书架上那些值得珍贵的人,一无所有。
她说一直以来自己会做的事只有写文章,可是影响自己最深的那件事又不能用文字简单概括,“不可自拔地写文章时,会有点恨自己”。
过了四年多时间,林奕含“病情好转”。她准备结婚,也下定决心开始动笔。只是家人要举行盛大的婚礼,令林奕含很不开心。在筹备婚礼最焦虑的时期,她越发密集的写作。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3月15日,林奕含与《房思琪的初恋故事》的读者见面)
于是我们在小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中看到这样细腻又令人痛楚的文字:
“我必须写下来,墨水会稀释我的感觉,否则我会发疯的。我下楼拿作文给李老师改……那感觉像溺水。可以说话之后,我对老师说:“对不起。”有一种功课做不好的感觉,虽然也不是我的功课。我抬起头,觉得自己看透天花板,可以看见楼上妈妈正在煲电话粥,粥里的料是满满是我的奖状。我也知道,不知道怎么回答大人的时候,最好说好。那天,我隔着老师的肩头,看着天花板起伏像海哭......”▽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因为小说,我们将林奕含视为作家。可直到她去世,她的家庭将一切和盘托出后,我们才发现她只是在用文学天赋描述自己作为幸存者的苦难。
《房思琪的初恋乐园》的序篇写道:“强暴是社会性的谋杀——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是‘社会性’的。或应该这么说,任何关于性的暴力,都不是由施暴者独立完成的,而是由整个社会协助施暴者完成。”
怎样看待台湾 26 岁女作家林奕含自杀事件
台湾作家林奕含生前最后的采访完整版视频曝光_腾讯视频https://v.qq.com/x/cover/a0500fzqut1/a0500fzqut1.html (林奕含去世前最后的采访视频)

去年,台湾共录得约1.3万宗性侵案的通报,但只有约4000宗得到警察处理。而在这4000宗个案当中,因为难以取证,只有约一半会得到起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