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影《桥》的故事,工程师惨死,原型闹乌龙,歌词姑娘变朋友( 二 )
真正参与炸桥的人在桥头那座纪念碑上 , 这座纪念碑就是为了纪念当年参与炸桥的一位工程师亚乌克维奇 , 当年他曾是塔拉河峡谷大桥的建造工程师之一 , 在他的帮助下 , 南斯拉夫游击队成功炸毁了桥梁 。
不过 , 亚乌克维奇并没有像电影里的“工程师”那样舍身炸桥 , 他是在炸桥事件数月后被意大利军队逮捕 , 侵略者痛恨亚乌克维奇将桥炸毁 , 他们在桥上残忍地杀害了亚乌克维奇 , 所以电影里那么拍工程师的结局也是有真实事迹可寻 。
二、《啊!朋友再见》翻译乌龙
《桥》留给中国观众很多有意思的误会 , 比如 , 这部电影其实早于《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拍摄两年 , 但在我国译制的顺序是《桥》在后面 。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拍摄于1972年 , 译制于1973年 , 《桥》拍摄于1969年 , 译制于1977年 , 《桥》本来是内参片 , 当年为了欢迎铁托访华才拿出来公映 。
因为《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成名在前 , 因此很多观众都以为《桥》是那部电影的续集 , 毕竟两部电影在演员上也是有很多重复 , 笔者当年也曾犯过糊涂 。
有意思的是 , 有些观众犯糊涂的时间更长 , 他们始终认为“老虎”是“瓦尔特”的另一个外号 。
更大的乌龙可能就是那首人人会唱的歌曲《啊!朋友再见》 , 曾经大家都一度以为这是南斯拉夫歌曲 , 是为了歌颂游击队上战场的 , 有点儿“风萧萧兮易水寒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味道 。
事实上 , 全拧了 。 《啊!朋友再见》首先是一首意大利游击队的歌 , 因为意大利和南斯拉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因此南斯拉夫游击队也会唱 , 而在电影中 , 首先唱这首歌的也是一位意大利人扎瓦多尼 。
其次 , 按照意大利语翻译的话 , Bella是姑娘的意思 , 也就是说这首歌其实应该叫《啊!再见了 , 美丽的姑娘》 , 这和片中的台词也是对应的 , 班比诺曾经和搭档扎瓦多尼开玩笑要去意大利佛罗伦萨找姑娘 , 这首歌也是他们俩唱的 。
有意思的是 , 当年配音时 , 这首歌是直接由配音演员配唱的 , 分别是给扎瓦多尼配音的侯冠群和给班比诺配音的李连生 , 他们俩对着录音机学会了 , 然后在配音时唱了出来 , 没想到这首歌成了不朽经典 。
当然 , 我们也知道 , 并不是当年的翻译不知道这首歌的原意 , 只是为了影片的意境才做了修改 , 笔者认为 , 这个改编很棒 , 不论是对于歌曲本身还是对于电影本身以及观众 , 都是一次很好的再创作 。
三、《桥》并非一部战争片
《桥》的故事很简单 , 基本上和我国拍摄的《奇袭》剧情是大体相似的 , 为了阻止敌人通过那座关键的大桥 , 游击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炸毁桥梁 , 为此他们将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
但和《奇袭》这部战争片或军事片不同的是 , 《桥》的导演克尔瓦瓦茨认为 , 《桥》应该不属于战争和军事电影 , 而是一部关于人性描写的作品 。
在《桥》中 , 战斗过程基本上可以归属于抗德神剧一类 , 游击队员总有打不完的子弹和随手可得的装备 , 敌人总是那么“听指挥” , 扔手榴弹就像和迪希商量好了一样 , 力道、高度恰到好处让迪希接到再反杀 , 活脱脱一副接力赛的样子 。
因此要是为了看战斗场面 , 《桥》真没有什么多少可看性 , 笔者认为《桥》的经典主要在于人性、悬念和牺牲 。
人性 , 班比诺牺牲前高喊“扎瓦多尼”的画面看哭了多少人 , 即使是最好的朋友 , 扎瓦多尼还是要炸死他 , 这是该片最催泪的一个片段 , 即使如今再看 , 听到班比诺那绝望的哭喊 , 看到扎瓦多尼亲手杀死搭档的痛苦 , 再想起之前两人有说有笑要一起去佛罗伦萨找姑娘的片段 , 确实容易让人潸然泪下 。
当然 , 对于我们来说 , 配音演员李连生功不可没 , 据说他当时配到这段时抑制不住地哭了 , 配音结束后他和给扎瓦多尼配音的侯冠群抱在一起 , 两个配音演员为了自己的角色哭了一场 。
- mRNA的故事:从不被看好的想法,到拯救人类的希望
- 为什么美国西医师平均寿命只有54岁?听倪海厦讲一个有趣的故事
- 与《寄生虫》相比,她的两部电影更令人惊叹
- 冯巩63岁生日低调,只吃铁锅炖!贾玲却忙着宣传华仔电影
- 香港电影,周润发,刘德华|周润发的一部丰碑之作,周星驰和刘德华望尘莫及,原因是什么
- 《爵迹3》可以安排了!电影《冷血狂宴》播放量超5千万,小四笑了
- 电影,木村拓哉|日本经典科幻大片《宇宙战舰大和号》,木村拓哉大神演绎超级英雄
- 电影|国内首部以盐业为主题的电影《盐诺》演员海选开始了
- 刘诗诗要靠奇装异服博眼球?这么想的人,怕是没看过这部电影
- 眼球“欺骗”了大脑,3D电影并不适合所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