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战区陆军|城南往事:我永远是人民子弟兵( 三 )


过去有钱的时候 , 不管哪个朋友张口 , 他都不脱空;当他穷困潦倒的时候 , 别说是借不出来 , 就连借出去的50万元也没有要回 。 到了这时候 , 他才知道 , 原来有钱的时候 , 他根本就不知道钱值钱;当他没钱的时候 , 知道钱值钱了 , 手里却没有了分文 。
常言说 , 穷在人前无人问 , 富在深山有远亲 。
原来的顾红宪花钱如流水 , 身后朋友一大群;现在的顾红宪 , 花一分钱都要向人借 , 吓得朋友一个个没了影 。
经历过大起大落 , 尝到了人生悲凉 , 顾红宪又开始白手起家 。 2014年 , 顾红宪开了一家民俗体验餐馆——“群众公社”大排档 , 场景有毛草房、纺花车、织布机等 , 体验园里栽有许多稀有景观树 , 并种有蔬菜 , 养有鸡鸭 , 一开张就生意红火 。 不长时间 , 他又挣来了人生的第二桶金子 , 人生又奇迹般重放光彩 。
往常不来找他的朋友 , 又聚在了一起 , 但他也没有了过去的大手大脚 , 而是将资金慢慢积累 , 挑战自己 , 再创辉煌 。 一年后 , 他扩大创业范围 , 不但干起了消防工程 , 又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化妆品公司 。
2020年 , 当新冠肺炎肆虐蔓延 , 当很多医生逆行武汉 , 当很多志愿者加入到疫情防控中 , 顾红宪的爱心也热情奔涌 , 他毫不犹豫地为辉县市第一中学捐献了17万元的消毒物资 。 但是 , 他的“群众公社”大排档也因疫情防控不得不关门歇业 。 后来 , 因占用土地被征用 , “群众公社”大排档倒闭了 。
2020年的时候 , 顾红宪又在新桥村租了一处百年老屋 , 开了一家饭店叫“城南往事” 。
也许吃惯了大宾馆的山珍海味 , 人们更怀念到普通环境中饮食;也许住惯了高楼别墅 , 人们更愿意看到小时候的老房旧屋 。 “城南往事”开张后 , 每天在门口都有不同的文艺会演 , 如吹唢呐、吹洋号、唱戏、变脸等 , 不同的经营模式 , 让顾红宪的生意又如过去一样火爆 , 每天最晚营业时间都是凌晨3点 。
2021年7月一天深夜 , 当漆黑的夜幕掩盖了月亮星辰 , 当瓢泼的大雨敲碎了人们的梦境 , 谁也没想到 , 辉县市多地洪水泛滥 , 家里进水、东西被淹、爱车漂走、交通瘫痪……
这时候 , 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伸出了友爱之手 , 他们或捐款捐物 , 或来到辉县排水救灾 。 就在这些爱心活动中 , 顾红宪率先在辉县市众多餐饮业中 , 拉出了第一条横幅——“免费为各救援队提供中晚餐” 。
灾难面前 , 方显英雄本色
自“城南往事”饭店挂出“免费为各救援队提供中晚餐” , 来这儿吃饭的救援志愿者络绎不绝 , 顾红宪不仅让救援队的人来“城南往事”吃 , 他还开着奔驰车往外为较远的志愿者免费送餐 。
众所周知 , 中午12点左右是饭店最为忙碌的时候 , 但顾红宪却开着车到处送餐 。 有人说:“顾红宪这是在作秀 , 哪有开着奔驰车去送饭的?”
顾红宪说:“开车送饭是为了快速地把饭送到救援者手中 。 如果大家说我是作秀 , 我倒希望多些这样作秀的人 。 ”
顾红宪不管人们的议论 , 哪里受灾最严重 , 他就开着他的奔驰车往哪儿送 , 比如辉县的吴村、占城和赵固 , 他一送就是几百份 。 如果按每份10元钱计算 , 几百份就是几千元 。
河南省唯一的抗战教育基地——“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 , 也是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 耿风泉收藏的12000多件抗战文物中 , 有几千件纸质文献都泡在了水中 。 为了抢救文物 , 顾红宪在网上发出了紧急求助 。 于是 , 全国各地的专业大学生闻声而动 , 他们带着专业的抢救工具齐聚在展馆 , 展开了紧张的抢救工作 。 人员最多时 , 一天达到过40多人 。 当时 , 耿风泉家断电、断水、断天燃气 , 吃饭成了最大问题 。 顾红宪知道后 , 第一时间把饭菜送到展馆 , 直到水、电、天燃气接通 , 展馆恢复正常秩序 , 他才停止了送饭 。
赵志强是耿风泉展馆受灾后一直在那儿服务的志愿者 , 他说:“顾老板为我们送饭 , 感动得我们不知说啥好 。 他不光送饭 , 还征求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意见 , 照顾他们的饮食习惯 。 饭总是变着花样做 , 让我们有了在家吃饭的温暖 。 ”
耿风泉说:“还有一点让我更感动 , 他说 , 我们饭店凌晨3点才关门 , 要是你们晚上加班 , 我还可以给你们加餐 , 你们忙完了可以去我那儿吃 , 也可以打电话让我来送 。 真的是太感动了……”
顾红宪说:“这些志愿者来自全国各地 , 他们不远万里来支援我们辉县 , 还不要一分钱 , 作为当地人 , 咱只有感恩 。 能让人家吃上一顿可口的饭菜 , 真的是我的心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