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 , 如果美国基于战略收缩 , 真就不管日本了 , 日本最大可能是慌得一比 。
(自卫队)三:日本的上限区域强国 , 超级大国就别想了 。开头我就说过 , 日本的上限就是区域强国 , 为何我要这么说 , 因为超级大国可不是随便哪个国家就能当的!
曾经的超级大国有哪些?纵观历史也不过三个半!
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 , 算半个 , 海量的殖民地 , 广袤的世界市场 , 庞大的海军力量 , 还有本土不算少的人口和面积 , 让西班牙横行了近百年 , 但他依旧只能算半个 。
殖民帝国时代的英国 , 算一个 , 海量殖民地 , 广袤世界市场 , 庞大海军 , 还有引领工业革命的成就以及最早健全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君主立宪政体 , 让他引领了一个时代 。
冷战时代的美国和苏联 , 以及今日的美国则是另外两个 。
(强势国家)这三个半超级大国 , 都几乎满足或者部分满足了以下几个指标 。
第一:当然是强大的军事经济实力 。
西班牙控制了美洲的白银 , 英国伦敦金融城也不是盖的 , 美国华尔街闻名遐迩 , 苏联经济稍许差点但特有的经济体系让他面对西方世界依旧有一战之力 。 除了经济实力之外 , 这几个国家鼎盛时期的军事实力也是强悍无比 。
无敌舰队 , 帝国海军 , 美军和苏军 , 都是显赫一时的存在 。
第二:广袤的领土和大量的受教育的人口 。
广袤领土上看:西班牙、英国和美苏 , 面积都不小 。
西班牙和英国先后都是日不落帝国 , 殖民地那是多了去了 , 苏联面积2000多万 , 美国面积900多万也都是屈指可数的大国 。
人口上看:这点上西班牙无疑是没啥优势的 , 所以他是半个超级大国 , 英国相对好点 , 但也有限 , 不过他们的殖民地还有殖民地的人口 , 给英国补齐了短板 , 美国和苏联都是人口过亿的国度 ,
只有满足了以上两点 , 国家才有足够的产出和足够的战略纵深 , 足够的武器部署空间和足够的国际影响力 , 不至于一触即溃 。
(地欲望社会)第三:则是文化包容性和制度优越性 。
这点上 , 西班牙做的不咋地英国做的还不错 , 美国和苏联则引领了自由世界和信仰时代 。
以上三点看过去 , 日本除了人口勉强凑合之外 , 几乎毫无任何成为超级大国的可能性 。
面积这块看领土不算小 , 但和真正大国比起来则太小 , 还都是多灾地段动不动地震 。
战略纵深上 , 日本四面环海 , 在科技不算发达的时代 , 或许有纵深优势 , 可是今日看 , 在导弹面前 , 这纵深也没啥用 。
经济军事看 , 经济实力强悍 , 军事实力也很不错 , 但真要比肩超级大国 , 无疑是伪命题 , 至少北方强邻他们不敢挑衅 。
文化制度看 , 日本是个相对排外的国度 , 文化包容性不算太高 , 制度层面看 , 今日世界谁又能说自己制度占优?
所以说 , 日本的国家上限就是区域强国了!
或许能在区域左右下时局 , 但真要说在世界上有多大影响力 , 基本没可能 。
(日本地图)四:明治维新奇迹还有出现的可能吗?文章开头我说过 , 日本的崛起和英国有相似之处 , 都是借力空档期抓住机会的非典型崛起 。
英国一开始仅仅是欧陆一个比较强的国家 , 借力工业革命 , 还有殖民时代的先发优势 , 基于工业实力 , 完成了资本积累 , 强化了经济能力 , 在拿下无数殖民地之后 , 才创造了小国晋升超级大国的奇迹 。
日本的崛起 , 虽然没有引领时代 , 但却借助了东亚大地衰弱的空档期 。
按照日本明治维新的计划 , 日本最开始要做的就是发展工业 , 然后基于工业成就 , 形成对于东亚大陆农业文明的相对优势 。
在有了相对优势之后 , 在借力英俄矛盾 , 英美矛盾火中取栗 , 先后靠拢英美 , 对抗俄国!
在英美两国默许之下 , 才有后续的步步进攻 , 极致最后的图谋华夏 , 称霸亚洲 。
尾声:东亚混乱空档期 , 成就了日本崛起基本要素 , 英美扶持 , 才让日本实力跨越式增长 。
这一切要素 , 今日完全不现实 。
东亚混乱已然不可能了 , 被窥伺的国度衰弱 , 这也是没可能了 , 朝鲜半岛曾经是日本窥伺的对象 , 现在半岛上一个是盟友 , 一个有如来神掌 。
日本的战略空间早已没了 , 唯一的选择只能是抱紧大腿 , 维持今日的地位 。
- 盐水|4种肉、菜直接用水洗当心越洗越脏!厨房老手都做错了
- 外卖|真尴尬!英国女子情人节当天点印度外卖,不料收到火辣内衣
- 违法行为|视点|“食金之风”,别拿无知当潮流
- 讲解员|山东农村有九样老物件,认识三件就不简单,认识七件可去当讲解员
- 黄芽|四川4大“无名茶”,在当地口碑一流,奈何走出蜀地却无人问津?
- 麦当劳肯德基|中年焦虑的麦当劳肯德基,正疯狂“讨好”年轻人
- 文明根性特别策划(三)之四:王战:“汤因比之说”对当前有何启示?|东西问 | 文化
- 绘画|当中国传统文化遇到现代表达
- 西兰花|炝炒西兰花
- 桐乡|当方言走进校园,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