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培云:当AI也能作画,艺术会死吗?( 六 )

而这也是杜尚的“小便池”的意义 。 如果说现实中的小便池最终会面临容纳人体排泄物的某种结局 , 那么作为艺术品的“泉”则意味着传统艺术走向更广阔的丰富性的开端 。 此后 , 艺术不仅决定于作品形式 , 更决定于创作者意图和受众的理解 。

1906年 , 在《艺术的人性价值》一文中 , 艾黎·福尔这样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功能:“人类的理想主义追求除了适应其生存环境外别无终极目的可言 。 ”在某种意义上说 , 科学安顿的是人沉重的身体 , 艺术安顿的是人自由的灵魂 。

时至今日 , 科学正在驱逐人的主体性 。 当药物开始代替文字与色彩 , 芯片可以操纵大脑 , AI与无限猴子定律能够绘制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作品 , 艺术的危机将不在于艺术家们纷纷丢掉饭碗或所谓艺术边界的消失 , 而在于艺术不得不面对两种现实:一是人在AI算法面前失去想象力;二是艺术正在远离人性 。

如果承认艺术诞生于给人类带来存在感的某种肉体或精神上的痛苦 , 那么就算AI带来所谓的艺术的春天 , 也一定是“死亡与情欲各显其能”的悲剧性的春天 。 想象有那么一天 , 由各种算法批量生产的画作像大自然一样包围我们 , 并且成为人类艺术史上巨大的变量吧 。 而这一切难免让我想起艾黎·福尔在20世纪初看到德国与美国拥抱各种庞然大物时的忧虑——“一个巨大的谜正在形成 , 任何人都不知道它会将我们引向何方” 。

作者丨熊培云

编辑丨刘亚光

校对丨吴兴发

熊培云:当AI也能作画,艺术会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