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同城|招不到工的人力中介:拿什么吸引你,年轻人?( 三 )


“我当时接触到的劳务公司 , 很多都是两三个人 , 每年收益能做到几百万 , 但也基本卡在这里了 。 他们可以很稳定地吃固定几个厂的关系 , 招工渠道也稳定在固定几个学校 , 打点好学校的关系 , 每年把毕业生往厂里送 , 就能大赚特赚 。 ”
朱郁丛觉得 , 这种做法应该被打破 。 那时候 , 智能手机还没普及 , 他就和联通的114平台合作 , 通过电话咨询给蓝领提供工厂招聘信息 , 后来移动互联网兴起后 , 他们也做了APP 。 但几年下来 , 搭进去几百万元积蓄 , 朱郁丛在2013年主动放弃了这个创业项目 , 因为他发现这个体系根本无法撼动 , 外人很难插一脚进去 。
人口红利消失后 , 工厂对人力资源公司的依赖进一步增强(黄宇 摄)
“我后来才明白过来 , 工厂蓝领本质上不是一个效率的问题 , 但做互联网的人一看到他们的招聘过程 , 第一个想法就是觉得它信息不对称 , 匹配效率低下 , 要去提升它的效率 。 实际上问题不在这儿 , 你得往上游去看 , 你要清楚劳务派遣公司存在的价值对于工厂来说是什么 。 ”
朱郁丛认为 , 这些形式各异的人力中介和工厂之间早已达成了一种共生关系 。 这种共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个优势 , 即工厂面对市场变化的反应速度极快 , 短时间内就能招进大量工人 , 拉高产能 , 到生产淡季又可以轻松地裁掉不需要的工人 , 压缩人工成本 , 这也是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基础之一 。 但随着劳动力缺口的持续扩大 , 这种模式无法继续维系下去 。
用工需求的新变化
2014年3月1日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颁布的《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开始施行 。
它将工厂使用劳务派遣员工的比例限定在10%以内 , 并且再次重申劳务派遣的用工只能用于临时性、辅助性和替代性的岗位 , 且工人必须同工同酬 。 新规出台前 , 劳务派遣已在制造业被滥用 , 一些工厂的派遣工比例甚至超过了90% , 派遣工享受的工资和福利待遇也不如正式工 。 劳务派遣的时代结束 。

“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 , 它就会打开另外一扇窗 。 ”庄志说道 , “《劳务派遣暂行规定》对行业确实有影响 , 但上有政策 , 下有对策 。 既然不能做派遣 , 我们就做外包 。 因为企业不可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做 , 有些东西它必须外包给专业的人来做 。 ”
格兰仕的车间生产线(张雷 摄)

从2013年到现在 , 制造业外包业务已经成为英格玛的一根支柱 。 英格玛目前在全国有2000多个外包项目 , 除了航天、军工和生物医药这几个受到管制或合规要求比较高的行业外 , 这些项目覆盖全行业 。
什么是外包?简言之 , 就是人力资源公司不再是只干招人的活儿 , 而是把工厂的某个生产环节 , 比如包装、质量检验等承包下来 , 和工厂签订经济合同 , 自己组织生产 , 到期交付产品给工厂 。 这样就绕过了劳务派遣的监管 , 所以也被很多人质疑换汤不换药 , 是“真派遣 , 假外包” 。
工人稀缺 , 流动性越来越强 , 为了留人 , 工厂也在想办法 。 根据英格玛研究与发展中心对苏州工厂的调查 , 大部分工厂的硬件环境相比十几年前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 比如食堂 , 除了菜品更加丰富外 , 很多企业都为少数民族员工提供了专门的窗口;在宿舍方面 , 苏州的工厂宿舍一般分为两类 , 一是企业自有 , 一是第三方租赁 , 不管哪种 , 大部分企业都会为员工提供班车 。
在软性环境上也有所改变 , 比如产线班组长的日常管理方式 , 辱骂、体罚现象比以前少了很多 , 一些工厂的管理也尽力展现人性化 , 在夏天提供高温补贴、西瓜冷饮 , 节假日有针对员工的聚餐、旅游 , 寒暑假给员工子女提供亲子活动 , 等等 。
2月28日 , 1980余名云南会泽籍农民工在昆明火车站乘坐免费列车 , 赴浙江绍兴、义乌、宁波及江苏南通等地务工 。 (刘冉阳摄/视觉中国供图)
但这些还不够 。 宋兆炜就说 , 他们现在还要求项目里的主管定期去做员工家访 , 了解工人们的生活状态 , 还定期给员工组织线上线下培训辅导 , 但离职率还是很高 。 为了提高员工的留存率 , 人力资源公司也在想各种招 , 因为这可以给人力资源公司降低不少招聘成本 , “而且你的环境不错 , 服务也到位 , 员工还能介绍自己的亲朋好友过来 , 招聘成本就可以进一步降低” 。
在另一层面 , 产业正在发生变化 , 而这些变化是工人个体层面难以感知到的 。 大家都能看到 , 苏州的制造业这些年一直在往内陆转移 , 比如苏北、安徽这些地方都有苏州和当地政府共建的产业园 , 那边有更低的劳动力、更低的地价、更优惠的税收 。 英格玛在苏州本地的业务就已经被外地业务反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