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历史观|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团的眼中钉( 二 )


新大众历史观|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团的眼中钉
文章图片
隆庆时期 , 文官集团集体陷入了反思 , 为何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却始终都不能架空皇帝哪?最终 , 内阁首辅高拱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 。 隆庆六年 , 乘明穆宗驾崩、即将继位明神宗只有十岁之机 , 高拱决定在明神宗的继位仪式上向李太后、明神宗这对孤儿寡母逼宫 , 目的是强迫他们同意将司礼监的批红、掌印之权交给内阁 。 批红、掌印之权是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 司礼监只是代管 , 高拱却想通过逼宫的方式强夺 , 此举与谋反何异 , 所以说高拱找到的答案只是他自己以为的 。 明神宗继位仪式当天 , 内阁次辅张居正联合司礼监太监冯保绊倒了高拱 , 由此可知 , 文官集团并不认同高拱的答案 。 为了报答张居正为绊倒高拱做出的贡献 , 明神宗继位后立即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 , 李太后、冯保都对他保持了充分的信任 , 大明迎来了张居正时代 。 张居正改革正式拉开帷幕 ,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推行考成法 。 不管张居正推行考成法的目的是什么 , 考成法都在事实上建立了内阁、六部和都察院之间的隶属关系 , 文官集团终于走完了景泰时期就该走完的一小步 。 走完了这一小步 , 文官集团“圣天子垂拱而治”的目的得以实现 , 可是在目的实现后 , 文官集团很快就因为利益陷入了内斗 。 张居正推行考成法时 , 文官集团是一致支持的 , 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 , 大量感到自身利益受到损害的文官就开始对张居正群起而攻 。 万历十年 , 心力交瘁的张居正与世长辞 。 同年 , 已经二十岁的明神宗深刻认识到了考成法对皇权的危害 , 接下来明神宗的表现诠释了什么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张居正去世的第三天 , 明神宗先是引导都察院言官弹劾冯保支持、张居正举荐的接班人潘晟 , 导致潘晟辞职 , 接着又借助内阁辅臣张四维、申时行赶跑了冯保 , 然后又煽动百官攻击张居正是权奸 , 最后在被利益蒙蔽双眼的文官集团的帮助下 , 明神宗成功废除了考成法 。 不仅如此 , 内阁也成了众矢之的 , 所以在明神宗废除考成法的同时 , 内阁的地位在一夜之间倒退到了永乐设立时期 。
新大众历史观|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团的眼中钉
文章图片
考成法被废除、内阁地位倒退后 , 文官集团终于从自身利益受损害的愤怒中冷静了下来 。 这一冷静 , 文官集团算是明白了 , 原来自己被明神宗当枪打了自己 。 这种情况下 , 文官既不能捂着伤口喊疼 , 又不能腆着脸要求恢复考成法 。 难道 , 文官集团要哑巴吃黄连了吗?当然不能 , 于是 , 在曾经拥有的悔恨和效仿张居正再次架空皇帝的共同作用下 , 文官集团同明神宗之间的权力斗争空前激烈 , 而这也是明神宗在历史上拥有不同形象的主要原因 。 万历十四年 , 内阁首辅申时行向明神宗提议立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 , 权力斗争的第一回合较量国本之争开启 。 当时 , 明神宗只有二十四岁、皇后只有二十岁 , 一旦此后皇后生下嫡子 , 难道要废除朱常洛、改立嫡子 , 所以 , 以申时行为代表的文官集团此时提议立太子并不是为国本考虑 , 而是想给明神宗打造一个垂拱而治的框架 。 国本之争开启后 , 文官集团发现想让明神宗进入这一框架并不容易 , 明神宗总能抓到文官集团的软肋 , 所以在第一回合尚未决出胜负的情况下 , 文官集团又同明神宗开始了第二回合的较量 。 第二回合 , 文官集团出的招是结朋党 , 只要朋党成员掌控内阁、六部、都察院 , 朋党首领就能像张居正那样架空皇帝 。 同样还是由于利益 , 文官集团分成了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 , 很不幸 , 这一软肋又被明神宗抓住了 。 万历时期 , 明神宗对待齐楚浙三党和东林党的策略就是谁强打谁、谁弱扶持谁 , 为了破解明神宗的策略 , 齐楚浙三党、东林党都想击败对方 , 一统文官集团 , 进而带领整个文官集团同明神宗争斗 , 结果是谁也奈何不了谁(这是万历朝党争激烈的重要原因之一) 。 在第一、第二回合较量短时间难以分出胜负的情况下 , 明神宗主动发起了第三、第四回合较量 。 第三回合较量 , 明神宗意图借助三大征的胜利重新扶持出以李如松、麻贵为代表的强大的武将勋贵势力 , 然后用武将勋贵势力制衡文官集团 。 这一回合的较量 , 明神宗几乎成功 , 标志为李如松出任大同总兵时敢于跟文官平起平坐及李如松、麻贵在宁夏之役、东征之役时取得了战争主导权 , 但是随着李如松中伏阵亡和萨尔浒之战的惨败 , 明神宗最终失败了 。 第四回合较量 , 起点为明神宗于万历二十四年向各地派出宦官充当矿监税使 。 明神宗为何要派出矿监税使?答案可以从万历八年来找 。 万历八年 , 八岁的明神宗为了报复经常向李太后打小报告的冯保 , 就在练习写字时故意用毛笔甩了冯保一身墨汁 。 矿监税使其实就是明神宗甩到文官集团身上的墨汁 , 目的是为了减轻文官集团通过国本之争、结朋党给自己施加的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