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阳的历史观|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叶阳的历史观|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文章图片
很简单 , 农业社会结束了呗 。
古代人一天吃两顿 , 完全是为了生活或者说生存 。
一般早饭在七八点(天亮以后) , 晚饭在下午三四点(天黑之前) , 没有晚饭 。
为什么这样呢?
因为古人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农民 , 需要种地养活一家 。
叶阳的历史观|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文章图片
每天一早天刚亮 , 农夫就要下地干活了 。
如果不吃饭 , 没有力气 , 一天的农活干不动 。
所以 , 农夫必须吃了早饭以后出发 , 去田地耕作 。
叶阳的历史观|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文章图片
古代的良田是稀少的 , 很多根本就不靠近自己的村子 , 可能距离很远 。
所以 , 如果古人还要吃午饭 , 要么就是农夫从田里回家 , 要么就是让妇女从家里送到田地 。
如果农夫中午回家 , 一来一回加上吃饭 , 时间绝对不会短 , 白白耽误了几个小时 。
这对于农业产量很低的古代来说 , 这几个小时就可能让一家人的口粮不足 , 最终活活饿死 。
所以 , 回家吃饭不可能 。
至于让女人送到田里呢?
家里女人也不是闲着的 , 要带孩子、做家务、有的还有纺织种菜之内 。 古代不避孕 , 妇女基本始终都在怀孕、哺乳中 , 长距离行走送饭不现实 。
而且无论让谁送饭 , 等于要白白使用一个人力 , 这对于农民来说是不可能的 。
所以 , 干脆干到天快黑 , 农夫直接回家吃一顿晚饭 , 这样最省事 。
那么 , 为什么不干脆干活到天黑 , 然后摸黑回去吃饭呢?
这是因为古代缺乏照明工具 , 农民几乎不点灯 , 当然不可能点灯去吃饭 , 所以必须赶在天亮前吃 。
叶阳的历史观|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文章图片
而随着农业社会的结束 , 一天三顿也就是必须的了 。
从生理学角度考虑 , 一天两顿中间时间太长了 , 接近8个小时 。 这么久的时间 , 食物早就消化光了 , 对于肠胃都是很不好的 。
所以古人的消化系统的毛病其实很多 , 有不少胃病 。
【叶阳的历史观|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在宋朝以前 , 中国古人是一天吃两顿饭的 , 早上那顿叫“朝食” , 朝食7至9点吃 , 晚上那顿叫“晡食” , 晡食3至5点吃 , 朝食是主餐 , 古人称之为吃“大食” , 用文字记载为“饔”(读音为庸) , 晡食是次餐 , 古人称吃“小食” , 用文字记载为“飧”(读音为孙) , 有一个成语叫饔飧不继 , 意思是生活穷困 , 吃了上顿没下顿 , 它是指古人一天吃两顿饭 , 由于穷只能吃一顿了 。 其实要仔典考究 , 这种理解是有问题的 , 饔飧不继本是说主餐还是吃的 , 然而我们把主餐和次餐放在平行线上了 。
叶阳的历史观|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文章图片
“一日三餐”是宋朝以后才形成的生活习惯 , 具体什么时间已无法考证了 , 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公元1005年宋与辽缔结“澶渊之盟”之后 , 虽然宋每年要送给辽10万两银、20万匹绢 , 但却换来了珍贵的百年和平 , 这期间人民安居乐业 , 物阜民丰 , 农业的发展促成了工商业及海外贸易的繁荣 , 由此形成了庞大的商人团体 , “一日三餐”最早就是在商人群体里流行开来 。
叶阳的历史观|为何后来改成了三顿,两千多年前的中国人每天只吃两顿饭
文章图片
商人为什么要一日三餐呢?这是由其工作性质决定的 , 商人需要走南闯北 , 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 , 一个地方赶到另一个地方要走上十天半个月的 , 一般天蒙蒙亮5至6点就要赶路 , 所以赶路之前为了增加体力就要吃一餐 , 如果5点吃饭 , 当走路走到中午12点时 , 这和朝食和晡食相隔的时间差不多 , 肚子也饿了 , 这就需要吃中午饭了 , 吃过中午饭后 , 商人还得赶路 , 6至7个小时后 , 又是人体饥饿的时候 , 当然又要吃晚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