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大众历史观|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团的眼中钉

【新大众历史观|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团的眼中钉】秦汉时期 , 郡县制、官僚制被确立为中央集权王朝的基本制度 , 春秋战国时期国王和世袭贵族共治国家的规则被打破 , 至高无上的皇帝和百官之首的丞相共治天下的规则形成 , 皇权、相权成为了王朝权力运行的两级 。 西汉灭亡后 , 情况发生了改变 , 东汉、隋、唐、宋四朝在总结前朝灭亡的教训时 , 都得出了相似的结论:皇权太弱、相权太强 。 所以 , 汉、隋、唐、宋的历史就成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的过程 。 至明代 , 明太祖朱元璋怎么看丞相和相权都不顺眼 , 于是在洪武十三年正月 , 朱元璋先以“意图谋反、枉法诬贤、蠹害政治”等罪名处死了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 , 后又以此为契机“罢丞相 , 革中书省” , 并将“后继之君不得再立丞相”写入《皇明祖训》 。 “罢丞相 , 革中书省”后 , 明太祖朱元璋将相权的大部分并入皇权 , 其余分散到六部 , 施行了千余年的皇帝和丞相共治天下的规则被打破 , 皇权在大明王朝的权力运行中一家独大 。
新大众历史观|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团的眼中钉
文章图片
这个结果 , 朱元璋很满意 , 他和他的后继之君们终于不用再担心权臣的出现、皇位的不稳 , 只是 , 朱元璋忽略了一点 , 任何规则的打破都必然伴生着权力界限模糊的恶果 。 对于朱元璋的后继之君们来说 , 这个恶果就是:文官集团在追求恢复相权的同时 , 还想要吞并皇权 , 最终实现“圣天子垂拱而治” 。 当“圣天子垂拱而治”成为文官集团的目的 , 明代的历史也就变成了文官集团想要皇帝垂拱而治、皇帝不想垂拱而治的权力斗争史 。 明神宗在历史上的形象与这场漫长的权力斗争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 我们来捋一下 。 为了在权力斗争中取得胜利 , 明代的文官集团所采取的方式是先架空皇帝 , 然后逐步蚕食皇权 。 在架空皇帝的具体操作上 , 明代文官集团分做两步执行:1、恢复相权;2、搬开明太祖朱元璋夺天下、明成祖朱棣起兵靖难造就的武将勋贵势力和明宣宗朱瞻基扶持的宦官势力两大绊脚石 。 第一步文官集团走的很顺 , 永乐时期内阁设立 , 洪熙时期内阁获得了票拟之权、内阁大学士可以兼任六部尚书 , 内阁拥有了成为中书省的基础、内阁大学士拥有了成为丞相的基础 。 第二步文官集团开始走的也算顺利 , 正统十四年 , 土木堡之变的发生 , 使得宦官被打上了欺君误国的标签、武将勋贵被打上了愚蠢无能的标签 , 两大绊脚石基本被搬开 。 景泰时期 , 文官集团的第二步高歌猛进 , 以于谦废除三大营、组建十二团营、将宦官势力寄出京营为标志 , 京营、内阁、六部、都察院都是文官说了算 , 以巡抚转隶都察院为标志 , 文官成为了各地的最高军政长官 。
新大众历史观|明神宗:百姓心中的好皇帝、武将心中的明主、文官集团的眼中钉
文章图片
接下来 , 只要再在内阁、六部和都察院之间建立隶属关系上前进一小步 , 文官集团就能架空皇帝 。 景泰八年 , 夺门之变发生 , 武将勋贵的残余势力和宦官势力联合起来给了文官集团一闷棍 , 晕头转向的文官集团失去了前进一小步的最佳时机 。 天顺时期 , 再次登基的明英宗对文官集团的目的有了足够的警惕 , 他开始扶持以石亨为代表的武将勋贵势力和以曹吉祥为代表的宦官势力 , 意图在朝廷上形成武将勋贵、宦官、文官集团相互制衡的局面 , 结果一场曹石之乱令明英宗的意图落空 , 同时 , 由于明英宗的警惕 , 文官集团也无法再前进一小步 。 成化至嘉靖时期 , 文官集团同皇帝的权力斗争陷入了拉锯战 。 成化时期 , 明宪宗朱见深废除十二团营 , 建立十团营 , 将文官集团势力挤出了京营 , 弘治时期恢复 。 正德时期 , 明武宗先是扶持刘瑾同文官集团争斗 , 接着又授意刘瑾提出了召回各地巡抚的计划 , 然后刘瑾因被文官集团诬陷谋反而被处决 。 刘瑾被处决后 , 明武宗又通过京营边军对调、宠信武将江彬和钱宁等方式意图扶持武将勋贵势力 , 结果明武宗在一次意外落水后离奇驾崩 , 江彬、钱宁在明武宗驾崩后因谋反而被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处决 。 嘉靖时期 , 庚戌之变的发生 , 使得文官彻底掌控了京营、巡抚和总督成为了朝廷正式官职 , 文官集团终于巩固了景泰时期高歌猛进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