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鹤年|市值超3000亿,金龙鱼是下一个茅台?( 二 )


80年代末 , 已经赚得盆满钵满的郭鹤年 , 把目光投向了刚刚开放不久的中国内地 。
1988年 , 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了十年时间 。 虽然商品经济在当时有了很大的发展 , 国民经济的活力也被迅速激发出来 , 城市化进程日渐加速 。
那时候 , 在绝大多数农村地区 , 烹饪用油就是自己家或者村子里压榨的 。 在城市生活的中国人 , 吃的油基本上都是菜市场出售的散装油 。 这种散装油通常也都是从农村地区收购来的粗炼油 , 烟点低、杂质多 , 质量也不稳定 。
郭氏家族看到了其中的商机 。
郭鹤年的侄子郭孔丰来到了先行开启粮油体制改革的深圳 。 借助在70年代和中粮确立的深厚合作关系 , 郭氏集团出技术和经验 , 中粮帮助铺设销售渠道 , 两者一拍即合 , 1988年 , 郭氏家族与中粮系合资 , 在深圳成立南海油脂工业(赤湾)有限公司 。
三年后的1991年 , 第一瓶金龙鱼小包装食用油面世 。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产品 。 和当时人们食用的散装油相比 , 小包装食用油是对散装油产品的进一步精炼和包装 , 产品品质稳定 , 也适合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
正是这一瓶油 , 推动了中国从散装油到小包装油的消费革命 。
面对新奇的小包装食用油 , 当时很多的中国消费者并不买账 , 甚至有人质疑:“调和油有啥用?”

郭鹤年|市值超3000亿,金龙鱼是下一个茅台?
文章图片
如今 , 金龙鱼调和油已经成为各大卖场占据食用油C位的产品
这里 , 金龙鱼采取了非常聪明的本土化做法——把突破口放在了传统节日这一中国食品消费的高峰时段 。 他们从机关、事业单位逢年过节“发福利”的切口进入 , 在各大单位搞促销 , 加上中粮的背书 , 上市当年 , 金龙鱼的销量就达到了3000吨 。
自此 , 小包装食用油逐渐取代了中国人厨房里的散打油 , 金龙鱼 , 也成为家喻户晓的名字 。
更重要的是 , 在过去三十年中 , 益海嘉里在全国布局了细密的销售渠道 , 这为公司未来进一步转型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我们在超市、杂货店看到的金龙鱼米面油产品 , 只是金龙鱼产品的一部分 。 金龙鱼还有很大一部分粮油产品销往餐饮行业 。 另外 , 一些食品工业产品也是下游企业的重要原料 , 例如海天味业、桃李面包、桂发祥等 。
换言之 , 益海嘉里金龙鱼不仅仅占领了我们的厨房 , 甚至在外出就餐时我们吃的每一口零食 , 买回家的每一包零食 , 背后都有益海嘉里金龙鱼的身影 。 可以说 , 益海嘉里金龙鱼已经和全国数亿家庭以及成千上万的餐饮和工业企业形成了深度绑定 。 这种强势销售网络也为益海嘉里金龙鱼未来新品类的扩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如今的益海嘉里金龙鱼 , 旗下不只是金龙鱼一个品牌 。 在米面油等厨房食品中 , 金龙鱼在中高低端市场都有品牌 , 此外 , 公司的产业链也进一步延伸到饲料原料和洗洁精等与油脂相关的日化用品上 。

郭鹤年|市值超3000亿,金龙鱼是下一个茅台?
文章图片
【郭鹤年|市值超3000亿,金龙鱼是下一个茅台?】尽管如今金龙鱼的产品已经不局限在厨房食品方面 , 但是以米面油为代表的厨房食品依然是公司收入的最重要来源 。 鉴于此 , 我们接下来的分析也主要围绕这部分业务展开 。

郭鹤年|市值超3000亿,金龙鱼是下一个茅台?
文章图片
即便占了历史的先机、已经拥有了强大的营销网络 , 但是 , 金龙鱼所处的行业 , 依然是一个已经相对饱和的行业 , 这决定了益海嘉里金龙鱼的业绩增速天花板极低;由于粮食事关国计民生 , 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极其有限 , 这也决定了益海嘉里金龙鱼的盈利能力受到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