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新闻|这种运动助孩子长个儿、中青年防慢病还减脂!正确打开它的方式是……

“每逢佳节必跳索 。 ”早在唐宋时期 , “跳绳”就出现在百姓的生活中 , 不仅是一项体育赛事 , 还是杂耍、节令娱乐的重要项目 , 被赋予了“驱邪消灾”的功能 。 但当时并不叫“跳绳”这个名字 , 而是“透索”“跳索”“百索”“绳飞”……直到民国时期 , 才被称作“跳绳” , 在民间十分普及 。 到现在 , 跳绳仍是强身健体的一个好项目 , 而且不受场地时间限制 , 只要准备一根绳、一平方米、一双运动鞋就可以开始了 。
一根绳练遍全身
作为一项“跳跃运动” , 不少人以为跳绳只能锻炼腿部肌肉 , 其实不然 。 全国跳绳运动推广中心执行副主任、亚洲跳绳联合会主席陈阳辉表示 , 由于跳绳需要摇臂、跳跃相配合 , 颈肩、上胸、大臂、肘腕等全身多个部位都可以锻炼到 , 包括踝关节、膝关节和髋部肌肉群;还能加强手、脚、眼的协调能力;如果强度较高 , 一呼一吸间也能练心肺 。 具体到不同人群 , 跳绳有不同的锻炼好处 。
助力青少年长个儿 。
青少年处于骨生长发育的高峰期 , 也是身高敏感期 , 如果运动量不足 , 缺乏力学刺激 , 下肢骨骼可能无法充分发育 , 进而影响最终身高 。 跳绳能刺激膝关节、踝关节的骨骺发育 , 从而促进身体纵向生长 , 让下肢更修长 , 还能加速脑部血管循环 , 刺激大脑发育、改善记忆力 。
预防中青年患慢病 。
中青年往往是“久坐一族” , 下肢血液循环不良 , 关节腔滑液分泌减少 , 关节损伤风险增加 。 跳绳有助于放松全身肌肉、增强下肢循环、提高心肺功能和增强免疫力 , 从而预防肥胖和慢性病 。
减缓老年人肌肉萎缩 。
对心肺功能良好、躯体协调性较好的老年人来说 , 强度合适的跳绳有助于减少骨质流失 , 预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 , 还能刺激肌肉 , 减缓萎缩速度 。
有助减脂塑形 。
数据显示 , 每分钟跳绳140次 , 每次10分钟的运动效果相当于慢跑30分钟;如果坚持跳绳1小时 , 大约可消耗掉半斤烤鸭的热量 , 达到减脂目的 。 同时 , 跳绳有助增加肌肉弹性 , 是最佳“塑形”工具 。
选绳 , 先找绳感
市面上的跳绳五花八门 , 选到一条合适的绳对锻炼效果至关重要 。
初学者选珠节绳 。 陈阳辉建议 , 初学者可从珠节绳开始 。 这种绳由一节节珠子、塑料管拼接而成 , 有分量 , 摇起来“绳感”更好 , 击打地面的声音较清晰 , 有助于保持节奏、协调动作 , 即使打在身上 , 痛感也较轻 。
进阶者用胶绳 。 熟悉跳绳后 , 大家可尝试重量较轻的橡胶材质跳绳 , 比较结实、耐磨性强 , 有利于提升跳绳速度 。
熟练者用钢丝绳 。 协调性、耐力逐渐提升后 , 如果想追求速度 , 可选择钢丝绳 。 这种绳比较细、更轻 , 可用来速度跳和耐力跳 。
除了选对材质 , 手柄也很关键 。 想追求速度 , 手柄轴心就需顺滑 , 顺滑程度是旋转轴≥轴承>空心轴;想跳出花样 , 又怕绳索“打结” , 手柄最好是手掌宽度的3倍 , 如果无法满足这种长度 , 可选择手感舒适且不易脱落的 。
入门练耐力 , 进阶讲速度
跳绳好处多 , 但不能一开始就拼力跳够1000个 。 为了防止运动损伤 , 从入门级到高阶 , 跳绳必须把握好量和频率 。
入门:重在热身、练耐力 。 刚开始跳绳锻炼 , 建议先练习空手“跳” , 以提高耐力 , 比如开合跳、弓步跳、踏步跳等 , 每次10分钟 , 每周2~4次即可 。
进阶:以中低强度为主 。 待体力有所提升后 , 可加上绳子 , 争取做到不绊脚不踩绳 。 此阶段可采用“动停动停”的方式 , 即连续慢速跳绳6~10分钟 , 组间休息30秒 , 根据体能完成6~8组 。 如果无法坚持太长时间 , 可先以20秒为目标 , 逐渐增加至1分钟、3分钟、10分钟 , 可采用单脚跳、交叉跳、钟摆跳、双摇等 。
高阶:刺激心肺、突破自我 。 体能优秀、熟练跳绳的人可尝试高强度间歇式跳绳 , 挑战自我、增强心肺 。 具体操作方式有两种 , 一种与进阶版类似 , 但增加了强度 。 比如1分钟内 , 以最快速度跳绳 , 将心率提升到85%~90%最大心率;休息30秒;再以最快速度跳绳1分钟 , 完成6~8个循环 。 另一种是“慢快慢快”节奏 , 即持续慢速跳绳1分钟 , 进行30秒冲刺跳绳(以最快速度) , 再慢速跳绳1分钟 , 完成6~8个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