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从“烤鸭第一股”到“守现金流底线”全聚德做错了什么( 四 )
在全聚德展开转型却屡屡受挫的几年里 , 正是国内餐饮市场快速增长的时期 , 其中大众餐饮崛起、外卖服务加持成为主要带动因素 。 全聚德也因此错过了行业发展的红利期 , 逐渐落后于各类餐饮连锁新兴品牌和后起之秀 。
针对全聚德当下的转型和发展情况 , 《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在日前将一系列采访问题发送给了全聚德工作人员 , 并已转达到公司高层 。 但截至目前 , 尚未得到具体回应 。
前路何在:身处忧患 市场期待改革破局
全聚德近年来的不佳业绩也直接影响了公司的资本市场表现 。 上市之初 , 全聚德作为“烤鸭第一股”备受瞩目 , 其股价在2008年一度超过35元/股(前复权价) , 但此后十余年再未创出新高 , 目前已跌落至10元/股附近 。
在全聚德股吧和互动易交流平台中 , 来自投资者的失望抱怨不绝于耳 。 而在关注公司动向之余 , 投资者也纷纷献计献策 , 在此背景下 , 全聚德打破僵局重新出发已经迫在眉睫 。
退休之后的老王时常查阅网络中有关全聚德的新闻报道 , 用他的话说 , 自己几十年的人生都在全聚德里 , 走到哪里都想着这块招牌 , 已成为一种习惯了 。 但如今看来 , 关注越多 , 却是失望越多 。
“‘吃老本’放在全聚德身上 , 是丝毫不过分的 。 所有全聚德员工说出这句话来 , 都特别自然 。 但是话说回来 , 全聚德还能吃老本几年呢?”老王反问道 。
罗华山分析道 , 全聚德的“衰落”背后有着复杂的背景 , 但最直接的导火索还是其菜品定价与环境服务的高度不匹配 。 在竞争不激烈的时候 , 你会用老字号这个名气来吸引消费者 。 而在消费平权的互联网时代 , 每一个企业、每个餐厅的好坏很快会得到极大范围的传播 。
餐饮大环境的变化之外 , 全聚德的主要困境还体现在了人员的任用和人才的流失上 。
老王补充道 , 全聚德最大的毛病是不会用真正的人才 , 体制化思维太严重 。 它不是甘愿吃老本、停滞不前 , 公司在早年有很多创新的想法 , 例如外卖配送、孵化快餐子品牌“阿德鸭” , 但是这些想法落地的时候 , 却任用了一些习惯坐办公室、搞行政的人 。 他们不懂市场 , 就导致这种无疾而终的尝试越来越多 。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亦向《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表示 , 对于全聚德这类中华老字号品牌而言 , 品牌积淀固然重要 , 但如果体制和团队没有创新改革 , 其品牌、产品、场景、服务的创新升级便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
在体制机制之外 , 全聚德近年来的下坡路还引发了业界对于老字号品牌是否适合资本化和产业化经营的思考 。
【疫情|从“烤鸭第一股”到“守现金流底线”全聚德做错了什么】黄耕表示 , 全聚德当年的上市 , 并不是完全按照市场经营的产业化发展规律 , 也源于它是一个国企控股中华老字号的背景 。 老字号是靠手艺和匠心起家的 , 但其上市后通常会遇到制造标准化等方面的问题 。 而供应链标准化做得不好的企业 , 很难做到异地快速扩张 , 往往在长期发展中不被资本看好 。
作为全聚德上市背后的重要推手 , 姜俊贤也曾直言 , 公司上市后或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 因为中餐太复杂了 , 各个地方口味有很大差别 , 各地加盟商没有达到标准化的理想标准 , 全聚德既要坚持统一 , 同时也要注意地方的需求 。
针对如何解决老字号餐饮品牌背后的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 , 这再度指向了企业的经营体制和人才团队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自2016年王志强卸任全聚德董事长后 , 公司高管的变动愈发频繁 , 但整体上 , 新上任的人马基本都有全聚德或首旅集团的工作背景 。
罗华山对此评价道 , 这个话题说起来是比较沉重的 , 从集团上面派人过来 , 公司的整个管理机制都还是国资背景主导 , 因此下面(全聚德)就很难能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 而一个好的发展路径是 , 引入民营团队 , 和全聚德原有的国资共同形成一种混合经营的模式 。 因为餐饮属于服务行业 , 是需要通过长时间来积累出竞争力 。 在这一方面 , 民营企业天生具备较强的忧患意识 , 会倒逼服务能力和生命力的展现 。
- 美国|俄专家大胆预测:疫情结束后,这3国将成为美国进攻的首要目标
- 中国军魂|印度疫情面临巨大难题,祸不单行!雾霾笼罩新德里
- 欧洲|多国再次封锁 疫情考问欧洲经济
- 央视|疫情之下46%的美国家庭面临财务问题
- 湘湘带你看社会|多国恢复宵禁,欧洲疫情反弹
- ZAKER生活|股市震荡走势料将继续下去,新冠疫情加深
- 央视新闻|美国专家:接下来6至12周美或将迎来疫情最黑暗时期
- 新华社|日媒:日本社会正适应“与疫情共存” 经济活动逐步回归正常
- 央视|美国医学专家:接下来的6至12周或将迎来新冠疫情最黑暗的时期
- 美国|疫情之下46%的美国家庭面临财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