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阿尔茨海默药获批有望加速中国神经类药物研发投资( 二 )


【美国阿尔茨海默药获批有望加速中国神经类药物研发投资】中国生物医药初创公司索元生物早在2019年就获得了芬兰奥立安集团(Orion Corporation)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新药ORM-12741(后命名为DB105)的授权 。 索元生物董事长罗文博士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目前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药项目大多聚焦于β-淀粉样蛋白 , DB105瞄准了一个新的靶点 , 也就是α-2C肾上腺素受体(AR) 。 ”
他还表示 , 尽管制药行业对阿尔茨海默病的药物研发已有大量的努力 , 但索元生物仍然相信可以利用其特有的生物标记物平台 , 开发出和DB105疗效相关的生物标记物 , 用精准医疗的手段为这一未满足的临床需求提供突破性的治疗方案 。
总部位于上海浦东的日馨医药科技公司也正在专注于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工作 , 特别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和治疗进行药物的研发 。
上海日馨医药总经理曹纬在本月初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介绍称:“今年日馨医药将有两款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结构的原创新药进入国际临床研究 。 首个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中、美两个二期临床研究均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 , 有望实现中国人自主原创理论的新药研究从0到1的突破 。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日馨的靶标是由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医学神经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脑科学研究院教授钟春玖团队提出的 , 这是一种不同于市场现有靶标的全新机制 。 研究团队发现 , 一种叫作硫胺素焦磷酸激酶(TPK)的物质表达减少, 是阿尔茨海默病特异性的表现 。
由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钧瑛经过20多年的研究 , 提出了一种称为“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病)的全新机制和靶点 , 并基于此开发了RIPK1抑制剂 , 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前研究 。 该靶点也成为全球很多跨国药厂正在研究的热门靶点 , 百济神州联合创始人王晓东成立的新公司维泰瑞隆也在就该靶点进行相关药物的研发 。
神经系统药品是中国药物研发投资的重要领域 , 但目前主要集中于脑卒中、麻醉镇痛等细分领域 。 由于阿尔茨海默病致病机理不明确 , 成药难度大 , 研发风险高 , 相关领域研发投资尚处于起步阶段 。
WIND中国临床试验数据库显示 , 目前中国抗阿尔茨海默病药物的二期和三期临床仅5项 , 分别来自上海绿谷、长春华洋、黄海制药、绿叶制药、振东安特;并且2015年以后拿到临床批件的企业仅有上海绿谷和长春华洋两家 。 但包括恒瑞等本土巨头医药企业正在相关领域进行早期临床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