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揭秘|23 岁年轻人患癌背后的原因竟是这样!( 二 )


管状腺瘤也叫腺瘤性息肉 , 是肠道息肉的一种 。 它是一种良性的病变 , 但也有恶变的倾向 , 并且随着腺瘤体积的增大 , 恶变的几率会增高 。

案例揭秘|23 岁年轻人患癌背后的原因竟是这样!
本文插图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
如果只是管状腺瘤 , 还没有发生恶变 , 这种情况及时切除则后果不严重;但是当体积增大以后就比较严重了 , 其发生恶变的几率更高 。
4、父子同时检测出腺瘤 , 给了我们什么样的提示?
周丽珍主任:父亲已 57 岁 , 且有便秘症状 , 理应做肠癌的筛查 , 检查发现多发息肉、腺瘤并不意外 。 但儿子仅仅 23 岁 , 却患上了通常在 40 岁以上人群种多见的多发息肉和腺瘤[3] 。
目前分析 , 儿子之所以早早患病 , 一个是与家族史有关系;另外一个 , 可能与生活习惯不规律、晚睡晚起、不吃早餐等导致的身体免疫力下降有关 。
5、考虑到家族史 , 后来这对父子全家及亲属都进行了粪便 SDC2 基因甲基化检测 , 这算不算一种教科书式的做法?
周丽珍主任:应该算教科书式的 。 因为无论是多发息肉 , 还是管状腺瘤 , 都有遗传倾向 , 跟患者有血缘关系的人发病的几率很高 , 所以他们要尽快做相关的检查 。
在这个案例中 , 儿子的表哥(20 岁左右)做了粪便 SDC2 基因甲基化检测 , 结果为阳性 , 目前正在准备进一步做肠镜 。
另外 , 肠癌早期发现、早期诊疗能大大改善预后 。 类似这对父子患多发息肉、管状腺瘤的情况 , 尽早手术切除后 ,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息肉、腺瘤转为癌症的风险 。
如果达到 I、II 期肠癌的时候再手术 , 5 年生存率还可以达到 90% 。 但是如果进展到晚期肠癌 , 5 年生存率只有 14%[3] 。
6、这个案例的临床价值是什么?医生应该从这个案例中吸取到什么经验?
周丽珍主任:从这对父子来看 , 通过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能够避免发展成恶性肿瘤 , 从而拯救了一个家庭 。 如果每个人都能这么尽早地发现肿瘤 , 尽早地去治疗 , 就能拯救千千万万的家庭 , 我们整个社会的癌症负担就会减少很多 。 因此 , 我觉得大力地推广早期肠癌的筛查对整个社会都是有意义的 。
一方面 , 临床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应该加强肿瘤早筛的宣传、教育 , 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这个项目 , 相关企业应该协助医生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 另一方面 , 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或者有反复便秘等症状的人 , 医生应该主动提醒他们去做肿瘤筛查检测 。 与肠道肿瘤相关的常见高危因素包括糖尿病、久坐不动、喜食红肉 , 以及合并免疫系统疾病 , 存在肠道肿瘤家族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