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重建CT与X射线片评价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后骨隧道及移植物状态的比较
文章插图
文题释义: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要求股-胫骨隧道内口之间的距离在膝关节屈伸过程中相对不变 , 从而避免或减少移植物与骨道间的滑动 , 促进腱-骨愈合 。 许多学者寻找最理想的前交叉韧带等长重建点 , 但由于膝关节在屈伸活动中前交叉韧带的张力及长度并非不变 , 因此实际并不存在绝对等长的位点区域 。 目前研究认为股骨端的类等长点位于过顶点前远方 , 此点兼顾了等长点和解剖点的优点 , 有利于恢复膝关节的稳定性及运动功能 , 并可实现移植物相对等长重建 , 即类等长重建 。
【三维重建CT与X射线片评价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后骨隧道及移植物状态的比较】三维重建CT(3D-CT):经计算机软件系统处理 , 在X、Y轴的二维的连续断层图像上对Z轴进行投影转换及图像处理 , 重建为直观、精确的立体图像 , 并经过旋转处理和电子“解剖” , 可以从各个方向观察组织结构的影像 , 从而了解到各组织解剖结构与空间的关系 , 这是图像处理技术的一大飞跃 。
背景:目前对前交叉韧带重建后的影像学评价大多采用二维的X射线片 , 存在不立体、测量误差大等缺点 , 而三维重建CT对术后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目的:探讨三维重建CT(3D-CT)与X射线片测量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隧道的准确性及移植物状况 。
方法:纳入2016 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关节镜下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31例 , 其中男28例 , 女3例 , 年龄20-47岁 , 均采用经前内侧入路定位股骨骨隧道 , 行单束类等长重建前交叉韧带 。 术后1周内分别给予3D-CT及X射线片检查 , 观察移植物及骨隧道的情况 , 采用Klos方法和Bernard方法分别测量胫骨、股骨的骨隧道位置 。 试验获得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
结果与结论:①3D-CT三维容积成像影像能够清晰显示前交叉韧带重建后骨隧道情况 , 31例患者骨隧道壁均完整 , 股骨端移植物填充(21.71±2.16) mm , 胫骨端移植物填充(14.23±1.78) mm(不计挤压螺钉部分) , 还可观察重建后内固定物及移植韧带;②X射线片测量显示 , 31例患者胫骨矢状面、冠状面骨隧道内口位置分别为(44.17±5.23)% , (43.05±4.58)% , Blumensaat线水平股骨骨隧道内口位置为(28.75±4.59)% , 距离髁间窝顶高度为(38.23±8.71)%;3D-CT测量显示 , 胫骨矢状面、冠状面骨隧道内口位置分别为(42.41±6.93)% , (43.66%±4.12)% , Blumensaat线水平股骨骨隧道内口位置为(32.41±6.33)% , 距离髁间窝顶高度为(41.53±6.51)%;两种检测方法中仅Blumensaat线水平股骨骨隧道内口位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1);③结果表明 , 3D-CT与X射线片评价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术后骨隧道位置的测量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 3D-CT测量可较客观、准确地反映骨隧道情况及移植物状态 。
(郑维蓬)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关键词: 骨, 移植物, 前交叉韧带, 重建, 骨隧道, 3D-CT, X射线片
引用本文:郑维蓬, 魏合伟, 刘治军, 万 雷, 陈 胜, 廖志浩, 胡伟坚. 三维重建CT与X射线片评价单束前交叉韧带类等长重建后骨隧道及移植物状态的比较[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2021, 25(18): 2881-2886.
阅读更多请登录《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官网
- 全球首款“三机一体”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面世,打破进口垄断
- 半小时解决肩袖损伤,全球首例永久植入式肩袖重建球囊手术成功
- 中国有原创 |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高剂量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左心室形态……
- 隐形正畸界黑科技——正雅颌位重建技术
- 人工耳蜗能助重建听力,但后期康复更重要
- 20颗放射线粒子 埋入肿瘤内“杀死”癌细胞
- 微创电生理拟登科创板,自研首个国内三维系统
- 重磅!新化县人民医院成功开展关节镜下交叉韧带全内重建术
- 肝门胆管癌无药可救?全肝门切除重建与门静脉切除重建了解一下
- 冬季有一种头痛竟是脑血管发病的前兆!受损的脑血管还能重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