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漫谈|地黄的正确解读
临床角度解读中药系列 , 喜欢就关注一下吧
地黄药用有三种 , 鲜地黄、生地黄(干地黄)、熟地黄 。 鲜地黄为新鲜采挖 , 不好保存 , 药房不备 , 熟地黄为生地黄加黄酒拌蒸至内外色黑而成 , 生地黄和熟地黄是主要饮片品种 。 鲜地黄甘、大寒;生地黄甘、苦 , 寒;熟地黄甘、微温 , 三者性味有异 , 功效自是有差别 。
中药学教材载生地黄功效为:清热凉血 , 养阴生津 。 其主要应用有三:1.用于温病入热营血证;2.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各种出血证;3.内热津伤口渴证 。 这些我们现在所理解的功效与应用自是不错 , 但当我们读《神农本草经》关于地黄的介绍时 , 我们会发现古今对地黄的理解有较大不同 。
文章插图
《本经》云:“干地黄 , 味甘、寒 。 主折跌绝筋 , 伤中 , 逐血痹 , 填骨髓 , 长肌肉 。 作汤除寒热积聚 , 除痹 , 生者尤良 。 ”
我们先来说说“折跌绝筋” , 折跌绝筋就是各种外伤致筋伤 , 局部红肿疼痛 , 可能你要说生地黄没有活血祛瘀之功效 , 能治这个吗?的确 , 现在少有用生地黄来治此症的了 , 究竟生地黄是否有此功效呢?原来 , 这是生地黄的外用功效 。 张山雷《本草正义》中说:“然凡跌仆敲扑 , 肌肉血瘀发肿青紫者 , 以鲜生地捣烂厚敷 , 自能去瘀消肿 , 活血定痛 。 乃知地黄去瘀 , 自有天然作用 , 不可误认其腻滞物质 , 而遂疑古人之言 。 ”这里说的是鲜地黄 , 若没有鲜地黄 , 用生地黄以水浸之后捣烂外敷也有此效 。 由此 , 又引起一些医家误会 , 以为地黄为散血逐瘀之专药 , 则又有失偏颇 。 关于这个张山雷进一步解释道:“考跌仆打扑 , 瘀在肌肉而发肿发热者 , 鲜地捣敷 , 确有成绩 , 是借其寒凉以散蕴热 , 则痛自可止 。 而行血一层 , 尚在其次 。 ”我认为这种解释非常合理 。
文章插图
地黄味甘 , 是补阴血之要药 , 其功效多与此有关 , 《本经》谓“填骨髓 , 长肌肉”即指此补益之功言 。 至于“逐血痹”、“除痹” , 是指阴血补养后充足后能使血脉通畅 , 非指地黄有直接消积通痹之功效 。
再说养阴生津 , 对于口渴津伤 , 现在我们常用生地黄 。 但我读仲景书 , 其治“大烦渴不解”(《伤寒论》26条)、“大渴 , 舌上干燥而烦” (《伤寒论》168条)用白虎加人参汤 , 并不用生地、玄参之类所谓清热养阴生津之品 , 这就告诉我们 , 阴虚津伤之证 , 不可一味寒凉滋补 , 要注重恢复胃气 , 胃气健旺津液自能生成而烦渴止 , 所以仲景于白虎汤中加人参 。 关于这一点 , 胡希恕老先生也告诫我们:“白虎汤加人参 , 非亢进胃气才能恢复津液 。 古人的方子就这样子 。 后世的方子就加麦冬、生地了 , 滋阴 , 光滋阴 , 但胃要是不好 , 也是白搭啊 。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
文章插图
最后 , 简单谈一下熟地黄 。 生地黄经炮制成熟地黄后其性由寒转为微温 , 专补肝肾精血 , 是补血滋肾之要药 。 这种炮制方法是唐宋以后才有的 , 这也给临床用药多了一种选择 。 在用到地黄的常用方剂如补血的四物汤中 , 如果患者阴血不足兼有虚热 , 我们就用生地 , 如果单纯以精血虚为主 , 则用熟地 , 可根据病情灵活选择 。 熟地滋补之功著 , 以九蒸九晒为佳 , 九蒸九晒绝非故弄玄虚 , 药物的有效成分就在反复蒸晒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 , 药效增强 。 古今医家喜用熟地黄的 , 首推张景岳 , 其补益方剂中用熟地黄甚多 。
文章插图
- 28岁的女孩子,确诊股骨头坏死;医生:早期中药还是可以试试
- 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检查四局与市中药研究院签订药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合作协议
- 走近中药,认识一下钩藤,和天麻有什么不同?
- 跟我回家看植物,识中药
- 中药草果仁巧配大黄,助肾衰老人恢复身体,肌酐480降到140!
- 尿酸居高不下原因被找到!中药调理,降尿护肾并不难
- 肺实性结节6mm,经中药治疗10月后,完全消失
- 雷公藤|中药立功了,研究发现:雷公藤含有“靶向药”,可精准攻击癌细胞
- 一味中药熬水喝,通三焦之气,顺心气肝气脾气肺气胃气,都管用!
- 清热解毒三种中药推荐,建议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