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那么史书中的名人为何多发此类疾病呢?主要有这么几点原因。中国古代王朝,就是一部战争史,各个势力连年征战,百姓流离失所。生存都成问题,更别提提高生存质量,健康养生了。这就造成人们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这样,体质必然虚弱,免疫力也会低下,试想,就算今天,生活条件如此之好,营养如此丰富,人们还偶尔会得脓疮呢,何况古代人了。古代的名人一般生活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就算是皇室成员,能够获得最好的医疗资源,孩子的夭折率也很高,据说康熙能够当皇帝就是因为他得过天花,对天花有免疫力。所以卫生条件制约是影响名人健康的一个因素。
文章插图
古代,资讯不发达,不像现在还有手机电话,能够千里传音,各个都是“千里眼顺风耳”,古代史官在记录历史的时候,他不可能亲眼看到历史人物的病例诊断,也不可能在旁边看着历史人物咽气,去记录一下死因。他们大多也是从间接获得的第N手材料来记录历史事件。所以史书中多用“疽发背而亡”的词汇,大体是一种托词,惯用用词方法,只是说这个人死了,具体怎么死的,不必深究,也没有意义。
文章插图
在中国古代,老百姓对历史人物的好恶决定了对他们的褒贬,忠臣良将,老百姓就会对他们同情,奸佞小人,老百姓对他们就会充满愤恨。对于疽这种常常属于不治之症,动不动就烂头烂背的可怕疾病,老百姓是具有深深的恐惧的,他们本能的就会把自己对某些人物的情感用这种疾病来表达。所谓遭上天惩罚了,做坏事不得好死了等等。对于那些百姓愤恨之徒,说对方是患疽病而死,有了写诅咒的意味。对那些正面人物,说死于疽症,又带有对对方痛苦的同情的感情色彩。
文章插图
通过以上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经对“疽”,这种病症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史书上记载,古代因疽症死亡的历史名人,就有范增、宗泽、徐达等等,在大家为这些人物的结局命运可悲可叹之时,也希望今人能够科学的认识自然,认识自身,通过科学发展,古代的不治之症到了现在已经成了普通的疾病。现在,人类仍然面临许多未知疾病的威胁,例如,癌症还没有被攻克,新冠病毒还没有特别有效的方法加以克制,至今仍然在国外肆虐,在人类追求医学的路上,吾辈当自强!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关于降压药,有些药物知识在说明书中不会写,但你需要知道
- 从中医看生命的本质
- 多一分精津,多一线生机!你的精津现在还够用吗?
- 汪曾祺书中美食系列--你知道“文思和尚豆腐”怎么做吗
- 23岁女大学生确诊宫颈癌,女孩遗书中的一件事,让父母悲痛欲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