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蛇|比眼镜蛇毒强80倍,海员食用后中毒身亡,为何却还出现在海鲜里?( 二 )


它是由海藻家族中的赤潮藻在特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地增殖造成的。海藻是一个庞大的家族,除了一些大型海藻外,很多都是非常微小的植物,有的是单细胞生物。根据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不同,能引起赤潮的生物有260多种,其中有78种能产生贝毒素,海水有时也呈现黄、绿、褐色等不同颜色。
当然,据相关机构提示,赤潮是海洋污染的信号,赤潮期间,鱼、虾、蟹、贝类大量死亡,对水产资源破坏很大,严重的还会因形成沉积物而影响海港建设。防止赤潮发生的有效措施是防止营养物质污染,特别要控制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也比较复杂。关于赤潮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具体的定论,科学家们认为,赤潮是近岸海水受到有机物污染所致。在正常的情况下,海洋中的营养盐含量较低,这就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有些鞭毛虫类(或者甲藻类)还是一些鱼虾的食物)。
因为赤潮对海洋环境的影响,联合国将赤潮列为世界三大近海污染问题之一,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在1992年起草的报告中建议加强全球范围内赤潮的监测与研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赤潮研究专家小组,制定赤潮研究计划!目前相关名录也有记录,能够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一个别名,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赤潮生物”。在被称之为赤潮生物的63种浮游生物中,硅藻有24种,甲藻32种,蓝藻3种,金藻1种,隐藻2种,原生动物1种。
据初步统计,世界各大洋中能形成赤潮的浮游生物有180余种,其中在中国浮游生物名录上登载的有63种。我国则在1985年成立“南海赤潮”中心,1990年成立了ICO/SCOR有害赤潮专家组中国委员会!上世纪70到90年代出现的数次赤潮,造成了大批养殖的贝类和鱼类死亡,经济损失巨大。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也是诱发赤潮的主要因素之一。
海水的温度是赤潮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20—30℃是赤潮发生的适宜温度范围。因此每年4月到10月都是东南赤潮高发时间段,也是麻痹性贝毒中毒频发的季节,据监测资料表明,在赤潮发生时,水域多为干旱少雨,天气闷热,水温偏高,风力较弱,或者潮流缓慢等水域环境。但无论是有毒赤潮还是无毒赤潮,它的影响都是巨大的,因为赤潮发生会导致海洋水体缺氧,大量鱼类死亡,对渔业生产的影响是极大的!
眼镜蛇|比眼镜蛇毒强80倍,海员食用后中毒身亡,为何却还出现在海鲜里?】赤潮多发除了人为原因外,还与纬度位置、季节、洋流、海域的封闭程度等自然因素有关。人类的活动给海洋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为赤潮的影响造成了一些渔业资源大量的损失,而这些也正是人们海洋生产和生活影响的,同时像贻贝这样的海鲜产品也成了“毒素”携带者!适度开发,保护环境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