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CSCO GIST指南》巡讲收官之作,关注继发突变的基因异质性

CSCO GIST
专栏
2020《CSCO GIST指南》巡讲收官之作,关注继发突变的基因异质性文章插图
2020《CSCO GIST指南》巡讲收官之作,关注继发突变的基因异质性文章插图
2020年8月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重磅推出《CSCO GIST指南》(简称指南) , 以期GIST诊疗更好发展 。 为了推进GIST指南在全国范围内的落地实施 , 2020年12月12日 , GIST领域权威专家在会议主席CSCO胃肠间质瘤主任委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叶颖江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陶凯雄教授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曹晖教授带领下 , 在海口进行了以“擎创未来 , 乐力新生”为主题的2020年CSCO GIST指南“收官”巡讲 , 会议受到全国各地GIST领域同道的广泛关注 。 特别是张信华教授对瑞派替尼4例真实病例的分享 , 让我们看到了晚期GIST治疗的新希望 。 现整理会议重点内容并与读者分享 。
2020《CSCO GIST指南》巡讲收官之作,关注继发突变的基因异质性文章插图
会议伊始 , 会议主席陶凯雄教授对莅临会议的专家同道表示热烈欢迎 , 并感谢大家多年来对于GIST领域的持续关注及突出贡献 , 本次会议内容环环紧扣 , 期待能为医学同道带来更多启发 。 曹晖教授指出 , GIST指南巡讲为GIST领域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 , 更好地促进了GIST诊疗规范化工作的发展 , 有望造福我国更多的GIST患者 。
外科篇
外科手术技术精进发展 , 占据GIST全程管理重要地位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刘合利教授指出 , 原发性GIST的手术仍强调R0切除 。 因肿瘤破裂可显著影响患者预后 , 术中探查需注意保护肿瘤完整性 。 小GIST的手术治疗管理是指南更新的重点内容 , 无临床症状及超声内镜下不良因素时推荐定期随访观察 , 但对于有不良生物学行为的小GIST , 则建议行病灶切除 。 外科手术在GIST的全程管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 新辅助治疗更好地改善了患者预后 , 多项研究证实无论何种类型的复发转移均能通过靶向药物治疗获益 。
辽宁省肿瘤医院郑志超教授针对指南外科诊疗的争议焦点分享了个人观点 。 其一 , 对于小GIST的治疗应综合考虑患者个体情况把握内镜治疗指征 。 其二 , 腹腔镜技术虽是创伤更小的治疗手段 , 但对于病灶较大的GIST , 更建议术者选择擅长的手术方式进行手术 。 其三 , 对于特殊部位(如胃食管结合部)的GIST , 应在保留胃肠道功能基础上选择手术方式 。
影像篇
影像学进步迅速 , 为临床诊疗提供诊断、鉴别及疗效预测的多重帮助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唐磊教授指出 , 现阶段 , CT检查仍是GIST诊断、鉴别和疗效评价时的首选 , 其对于1-2cm的小GIST检出率与超声内镜类似 , 联合MRI检查能够提高1cm以下微小GIST的检出 。 通过动脉期CT肠系膜动脉供血及肿瘤相邻肠道壁强化征象有助于区分GIST与邻近组织起源的肿瘤 。 最新研究提示 , CT显示的GIST异质性与危险度分级高度相关 , 被覆粘膜不连续是GIST高风险度的独立预后因子 。 期待未来影像学的探索能为临床诊疗提供更多依据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寇有为教授肯定了影像学发展对于GIST诊疗工作带来的帮助 , 并从临床角度提出了对于影像学发展的期待 , 如对于术前病灶并无淋巴结转移 , 但术后病理提示肿瘤为SDH缺陷型的GIST患者 , 期待能够通过术前影像学评估进行肿瘤类型的预测 , 更好地指导诊疗;期待通过影像学技术进行肿瘤异质性的评估 , 应用于小GIST的随访等 。
病理篇
病理医生“显微镜算命” , 为GIST临床诊疗提供指导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侯英勇教授从病理检测的基本原则、免疫组化标记及分子检测适应人群等多方面介绍了CSCO GIST指南病理篇的重点更新内容 。 指南推荐拟行靶向治疗患者或继发性耐药患者进行GIST分子诊断 , 而对于一代测序检测为野生型GIST , 可行NGS检测 。 对于原发性GIST , 推荐进行危险度评估和预后分组 。 随着精准诊断及精准治疗的发展 , 为GIST患者带来更多福音 , 未来仍需进行更多的探索 , 为患者提供“恰到好处”的检查及治疗 , 避免不足或过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