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为何越治越多?原来这才是真相( 三 )
这有点像军工厂的爆炸 。 在这场爆炸中 , 感染者自身细胞释放的蛋白酶 , 对组织造成炎症和损害 。 在发现蛋白酶致病作用以后 , 托马斯的脑海里开始浮现下一个想法:内源性蛋白酶是怎么产生的呢?
07
1960年夏 , 托马斯来到了英国剑桥大学度假 。 下午茶时间 , 托马斯和费尔小姐兴致勃勃地讨论起科学 。 费尔说:“她将小鼠骨头在体外培养 , 加入维生素A后 , 骨质竟然开始溶解 。 ”托马斯若有所思地说:“我给兔子注射蛋白酶后 , 兔子的耳朵坍塌下去 , 病理分析发现骨质也出现了溶解 。 ”
他们相谈甚欢 , 咖啡没有喝完就已经达成了一致的假设:维生素A以某种方式使培养的小鼠骨头和兔子的软骨组织释放出一种溶解蛋白的酶 , 引起了骨质溶解 。 随后 , 托马斯放弃了度假 , 开展研究并证实了假设 。
经过多年研究 , 托马斯和学生发现:过量的维生素A诱导免疫细胞(如中性粒细胞)产生蛋白酶和细胞因子 , 是组织损伤的罪魁祸首 。 于是 , 托马斯提出一个新的免疫学理论:宿主产生的细胞因子导致了组织损伤 。
这为医学提供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基础:疾病更多的是身体免疫系统的一种有缺陷的反应 , 而不是外来病原体的入侵 , 当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过于强烈 , 就会造成了疾病甚至死亡 。
得益于自己的研究 , 托马斯逐渐理解了1918年和爸爸出诊时的疑问:“小流感为何导致那么多人死亡呢?”现在看来 , 免疫系统在歼灭外来病毒时 , 会产生的发烧和炎症等症状 。 若免疫系统过度反应会引起细胞因子风暴 , 并造成人体器官受损 。 由于流感发生在肺部 , 它造成患者肺损伤 , 呼吸困难而死亡 。
文章插图
08
托马斯对于炎症的深刻理解 , 让他走上了一条意外之路 。 1970年 , 在布鲁克洛奇举行了一次“炎症”研讨会 。 会场上 , 科学家们都在讲深奥和沉闷的科学进展 。 轮到托马斯讲话了 , 他决定活跃一下气氛 , 从不那么正式的角度去谈谈自己对炎症和疾病的理解 。
他的思维十分发散 , 想到什么就说到什么:“炎症不仅仅是一种防御 , 也会对自我造成疾病 。 在炎症中 , 所有的互不相容和战斗的机制突然脱轨了 , 造成的结果常是对宿主的损伤大于入侵者的损伤 。 这是一场生物学上的事故 , 恰如一座桥上 , 救护车、救火车、警车、拖车等一串车辆撞到了一起……”
托马斯的演讲实在太精彩了 , 有人录音整理成文字 , 并传播起来 。 不久后 ,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主编英格尔芬格打来了电话:“我看了你的演讲短文 , 很喜欢它 。 你可以为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写点同样风格的短文吗?”
英格尔芬格是托马斯在波士顿医院实习时期的师兄 , 他提出了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每月一篇 , 题目自选 , 少于一千字 , 不对你的文章做任何修改 。 长期以来 , 托马斯写科学论文都是没有情感的“八股文” 。 这次能够摆脱单调文风的机会 , 他感到兴致勃勃但也有些焦虑——毕竟工作繁忙也不知道写什么好 。
眼看限期已过 , 在一个周末的深夜 , 托马斯决定克服写作拖延症 , 尽快写完 。 第一篇散文《细胞生命的礼赞》一经发表 , 就影响了无数读者 。 写作会让人上瘾 , 托马斯一发不可收拾 , 在余生里出版了《水母与蜗牛》、《最年轻的科学》和《脆弱的物种》等书籍 。
科学研究日新月异 , 研究者和大众之间的信息鸿沟极大 。 病人不了解疾病真相 , 对医生抱有过高期望 , 易产生医患矛盾 。 托马斯的一生 , 对疾病和医学的认识不断升级 。 他认为医学不但包括诊断和治疗 , 还包括解释和关怀 。 病人和家属渴望知道疾病真相 , 有人能解释清楚并表达关怀 , 最好不过了 。
托马斯将自己对科学和疾病的深刻见解 , 转化为清晰优美以及大众能读懂的文字 。 无数人从中了解疾病真相 , 并获得人文关怀 。
- 晕倒在赛场的球星,为何要装心脏复律除颤器?有啥作用?
- 睡觉时身体突然抖一下,不是身体在长个?小心是这2种疾病作祟
- 疾病预防|肝纤维化刚开始时,身体隐约有5个异常,别等肝硬化才知晓!
- 疾病|肺癌或与4个原因有关!告诫:日常坚持“3多3少”,肺会感激你
- 疾病|糖尿病是“养”出来的?医生告诫:想要血糖稳,平时少碰这4物
- 柴宁莉医生:让内镜助力攻克消化道疾病
- 西医几乎能治疗所有疾病了,为什么还需要中医的存在?原因很简单
- 骨折|掰手腕突然骨折?为何现在年轻人的骨质疏松,要比老年人还严重?
- 气温变化影响人类心理健康
- 简单血检发现神经退行性疾病?《自然》子刊描绘生物标志物开发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