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当年英国派驻海外殖民地的总督们为什么没想过独立( 二 )


英国东印度公司先后于1786年和1819年派人在马六甲海峡附近的槟榔屿和新加坡登陆 。 1826年英国把马六甲、槟榔屿和新加坡组合成为海峡殖民地 。 1840年英国发动了针对中国清朝的鸦片战争 , 战后英国迫使清政府割让香港岛并开放通商口岸 。 同一年英国同新西兰的土著居民毛利人签订条约 , 从此新西兰正式成为英国殖民地 。 1860年10月24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又在《中英北京条约》中迫使清政府割让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 。
1884年柏林会议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 , 在这一过程中英国在埃及、苏丹、乌干达、肯尼亚、尼日利亚、加纳、南非等地建立起殖民统治:1882年对埃及的军事占领使英国得以控制尼罗河地区和苏伊士运河 , 从而保证自己通往印度的航线畅通无阻;1896至1898年英国的扩张触角由埃及伸向了埃及以南的苏丹;早在1795年英国就吞并了开普地区 , 在经历与南非的荷兰后裔建立的德兰士瓦以及邻近的奥兰治自由邦的战斗后于1899年全面占领南非 。
1885年至1914年之间英国将大约30%的非洲人口置于其统治之下 , 而同一时期法国只统治15%的非洲人、德国统治着9%的非洲人、比利时统治着7%非洲人、意大利统治着1%的非洲人 。 相比之下英国的尼日利亚一个殖民地就拥有1500万人 , 是整个法属西非和所有德国殖民地人口的总和 。 这时进入到全盛时期的大英帝国统治面积已达到约3400万平方公里 , 占到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 , 是有史以来疆域面积最大的国家 。 由于全球各地皆有其殖民地 , 因此号称“太阳永远不会从其国土上落下的帝国” 。
这一庞大辽阔的疆域面积不仅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 , 也是人类有史以来所有帝国中空前绝后的 。 当今世界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仅有22个没被英国侵略过 。 1865年英国首相帕默斯顿留下了这样的遗言:“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谷仓 , 芝加哥和敖德萨是我们的矿区 , 加拿大和北欧半岛为我们种树 , 澳大利亚为我们牧羊 , 还有阿根廷为我们养牛 , 秘鲁送来白银 , 南非进贡黄金 , 印度人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 , 地中海是我们的果园 , 至于我们的棉花种植园正从美国南部向地球一切温暖的地方扩展” 。
英国当时遍布全球的殖民地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像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以及独立前的北美十三州是以说英语、信新教的白人移民为主体居民;像南非、印度、缅甸、马来西亚等殖民地则是以当地土著居民为主体居民 。 像加拿大、澳大利亚、北美十三州这种以白人移民为主的殖民地在文化意识形态上与英国趋近 , 在政治经济制度设计上也几乎是效仿英国本土的经验:白人在这些殖民地占人口绝大多数 , 同时在当地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也处于绝对优势 , 相比之下土著居民则处于边缘化的状态 。
这些殖民地大多仿照英国本土的制度建立了地方议会 。 地方议会通常是把持在已本土化的白人土豪手中——这些人大多是殖民地本土的地主、资本家 。 由英国派往殖民地代表英国利益的总督在当地实行的是间接管理 。 1619年7月弗吉尼亚第一届议会就曾向伦敦发出:伦敦指定的法令在未经弗吉尼亚议会同意前不得在当地施行 。 生活在北美殖民地的英裔居民其实不过是在国防和外交上用宗主国的名义应对法国、西班牙的威胁 , 至于当地的社会生活其实从一开始就不在英国王权的控制之下 。
这种处于实际自治状态的白人移民殖民地也有人造反 。 这种殖民地造反的主体是汉考克、富兰克林、华盛顿、杰弗逊这样的本地土豪 , 而不是由英国国王从本土派过去的总督等殖民政府官员 。 土豪们造反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英国政府动了他们的奶酪:北美土豪们希望向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拓殖 , 英国政府却为了缓和与印第安人的关系而禁止他们这么做 。 英国政府要求北美土豪与政府共同承担北美殖民地的军事防务费用 , 北美土豪为反对英国的加税政策就搞出了波士顿倾茶事件 。
北美土豪造反是因为英国政府动了自己的奶酪 , 然而殖民政府的总督显然就不存在这样的造反动机 。 我们不妨设想英国派驻北美的总督为什么要造国王的反?唯一的解释就是他想自己割据一方当国王 。 当年的英国总督们未必就没有想当国王的野心 , 可他们相当清楚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 造反是需要实力的:北美土豪们能发动独立战争是因为他们手里有钱有枪 , 可英国派驻北美的殖民地总督手里有钱和军队吗?表面上看似乎是有的 , 可实际上钱和枪都不属于总督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