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周刊|不说“假话”写不了作文,语文教育哪里出了问题?( 四 )


“新概念作文大赛”提出的“新概念、新表达、真体验”理念令人耳目一新 , 很快得到了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认可 , 第一、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甚至能得到保送北大的机会 , 前几届比赛中涌现出一批80后作家 。 随着高校保送制度取消和类似作文大赛的增加 , 以及一些明星作者涉嫌抄袭的指控 , 越来越套路化的新概念大赛作文也慢慢淡出大众视野 。
“培养作家不是语文教育的任务 , 尽管文学艺术创作与语文教育有联系 , 但不能混为一谈 。 ”浙江师范大学教授 ,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顾之川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
首先解决的是教材问题 , 1999年 , 教育部启动课程改革 , 修改当时正在使用的教学大纲 , 同时编写新教材 , 顾之川正是新课改高中语文教材(人教版)的主编 。 新教材在增加文学性内容的基础上 , 还加入了“选择性” , 5本必修用来打基础 , 7本选修用来发展个性特长 , 例如喜欢古典文学的学生可自学《先秦诸子选读》 , 这套教材至今还在使用 。 最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教育“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要求 , 但现实中 , 语文教育似乎一直游走其间 , 从没有真正实现二者中任何一个目标 。
在高校执教二十多年 , 陈跃红发现 , 大学老师时常都在抱怨学生们写不好文章 , 主要问题是逻辑不清 , 文体格式不对 , 结构不严谨 。 不少理工科学生写课题申请书、拟学术报告稿子、写研究论文等 , 常常表达不清 , 使得教授们不得不花费大量精力在给学生改文字文本上 , 有的学生甚至连给老师写电子邮件的基本格式都不懂 。
“这种现象在中国高校是普遍存在的 。 ”陈跃红说 , 即使在汇集了全国顶尖学子的清华、北大 , 仍会感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差欠 , 所以近几年 , 清华等高校都在下大力气抓学生的写作与交流教育 。
重视启发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芬兰教育模式”在课改初期也被一些学校和社会机构引入国内 , 但真正落地的并不多 。 “以我了解的情况 , 现在的作文教育模式并没有比我小时候好多少 。 ”许佳说 , 很多家长把二三年级的小孩送来时 , 反馈最多的问题就是孩子没有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了 。
主要问题在教学方法上 。 很多中学课堂仍在沿用“学生阅读朗诵-老师串讲中心思想”的模式 , 这不是老师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 是生源质量、应试要求、教学评价等等因素合力的结果 。
“语文教学的问题 , 一方面 , 中学老师在使用话语霸权;另一方面 , 老师又是失去话语权的群体 。 照本宣科 , 教材规定什么 , 就讲什么 , 不敢越雷池一步 , 还有人专门研究试卷 , 根据考试需要决定教学内容和形式 , 原因就在老师怕学生考不好 。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蔡伟说 。
应试教育的要害是阅读指导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者、北京大学中文系资深教授钱理群在《语文教育的弊端及背后的教育理念》一文中指出 , “应试教育将学生的阅读范围与视野局限在死记硬背教科书和高考复习参考书 , 造成学生文化、精神空间的极端狭窄;在写作指导上则引导、鼓励学生说假话、说考官和权势者要求自己说的话 , 不说真话 , 不说自己的话 。 应试教育下的写作教育 , 就是培养各式各样的八股 , 全是空话” 。 而培养什么样的话语方式就是培养如何做人 , “说别人说的话就是奴隶 , 说假话、大话、空话 , 讲歪理 , 就是奴才” 。 进行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 , 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像人那样说话 , 像人那样思考问题” 。
最近十年 , 语文应试在商业化夹击下被继续强化 。 实施“新高考”后 , 语文学科在高考中的权重得到提升 , 语文培训需求得到释放 。 据艾瑞咨询数据 , 2019年 , 中国语文行业市场规模达395.8亿元 , 同比增长22.1% , 其中 , 作文类课程培训占比为52.3% , 是语文培训的主要模块 。 “今人读书如投资 , 都希望收益最大化 。 ”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在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举办的“百年语文的历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上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