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威英博|大鱼吃大鱼,五大巨头或掀中国啤酒史上最大的战争( 三 )


桂林漓泉啤酒、泉州惠泉啤酒、杭州千岛湖啤酒、包头雪鹿啤酒、郑州金星啤酒等地方企业 , 都归于其麾下;甚至在青啤的大本营山东 , 燕京都与当地巨头三孔、无名搞在了一起 , 形成对战青啤的态势 。
中国啤酒激烈洗牌时 , 全球啤酒业也不断掀起滔天之浪 , 推动着行业格局的重塑 , 并上演着比中国本土企业更为激烈的整合故事:头部集中 , 大者恒大 。 其中的战火自然也被带入中国 , 并与本土企业合力 , 把啤酒业的竞争 , 从大鱼吃小鱼 , 推进到大鱼吃大鱼的更激烈阶段 。
以英博为例 , 自1997年完成了对南京金陵啤酒厂的收购后 , 在接下来10年中 , 它又先后通过入股、收购的方式 , 拥有了珠江啤酒24%的股份、浙江雁荡山金狮啤酒55%的股份、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华拥有的12家啤酒生产厂的外方股权 , 以及湖北宜昌当阳雪豹啤酒厂等资产;并于2006年1月23日 , 耗资58亿收购了福建最大啤酒企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100%的股份 , 这也是外资在中国啤酒市场上最大规模的单笔收购之一 。
2008年7月 , 美国百威啤酒母公司安海斯(下称A-B公司)以520亿美元被英博收归麾下 , 并合资为百威英博;接着 , 百威英博再将当时全球二大啤酒企业南非SABMiller合并 , 为了尽快完成这场全球并购 , 百威英博将其持有的中国华润啤酒49%的股份卖给了华润集团 。 这让华润啤酒成为华润独资的上市公司 , 同时 , 也让自己在中国的版图进一步扩大 。
在全球整合、大者恒大的趋势下 , 在持续的资本战、价格战、品牌战之下 , 从1990年代到2010年代 , 曾经遍地开花的数百家本土啤酒企业 , 绝大部分都在巨头的争斗中走进了历史 , 要么成为巨头的一部分 , 要么彻底成为了回忆 。
【龙争虎斗 , 谁主沉浮】
早在2003年 , 中国啤酒消费量便达到2400万吨 。 从那年起 , 中国取代美国 , 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 。
拥有几百家啤酒企业的中国 , 也因此连续10多年蝉联“世界第一啤酒大国” 。
近30年 , 中国啤酒市场从高度分散过渡到相对集中 。 如今 , 前五大啤酒商分别为华润雪花、青岛、百威英博、燕京及嘉士伯 。
公开数据显示 , 2013年至今 , 五大啤酒巨头总的市场份额已超过70% , 总市占率还在逐年上升 。
其中 , 华润的市场份额最高 , 2018年已达到23.2% 。 而华润2019年年报显示 , 其啤酒综合营业额为331.9亿元 , 净利润大增34.3% 。
其次为青岛啤酒和百威亚太 , 市场份额均在16%以上 。
五大品牌以外 , 数以百计的中小品牌则“分食”剩下不足30%的市场份额 。
目前 , 国内啤酒市场已逐步形成五大巨头的鼎立格局 。
作为巨头之首的华润雪花啤酒 , 近年表现更是备受瞩目 。
2015年开始 , 公司股价从7港元一路攀升至最高55港元 , 目前市值最高达1700多亿港元 。 特别是2019年 , 股价最高上涨近70% , 市值大增500亿港元 。
这样的成绩 , 主要得益于华润雪花在去年4月 , 以23亿港元收购喜力的举措 。
这一收购背后的操盘手、华润雪花啤酒CEO侯孝海曾表示:未来啤酒企业的竞争 , 一定是高端之争 。 在消费升级趋势下 , 中国啤酒业正从跑马圈地转向企业竞速赛 。 华润啤酒收购喜力中国 , 既能进一步走向高端 , 又能借助这一百年国际老厂的全球渠道 , 参与到国际化竞争中去 。
而一直与华润雪花进行“拉锯战”的青岛啤酒 , 虽然市值远低于华润雪花 , 最近才刚迈入千亿俱乐部 , 但在8月5日的第十七届“世界品牌大会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发布会”上 , 青岛啤酒以1792.85亿元的品牌价值 , 连续17年占据中国啤酒行业首位 。 其旗下的崂山啤酒、汉斯啤酒、青岛啤酒博物馆及王子四个子品牌 , 也同时上榜 。
青岛啤酒用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 深度淘洗了品牌含金量 , 并让品牌的价值链保持协同进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