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 | 音乐翻译家张洪模:那个为大雅之堂开门的人( 二 )

家人说 , 张洪模平素看书很爱惜 , 但使用频率最高的《俄汉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 却已经快被翻烂了 。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 , 父亲都是边查字典边翻译 。 ”次子张朋说 , “一个词他要反复斟酌 , 也会问我们的意见 , ‘该用哪个词合适、怎样翻译更准确’ , 他不会随随便便用一个词 。 ”

乐理中很多专业术语 , 都出自张洪模的笔下 。 “比如由‘texture’翻译过来的‘织体’ , 那不知道是父亲磨了多久才定下来的词 。 ”

每次翻译 , 张洪模都会反复校对 , 也会让两个儿子帮忙读几遍 , 看看中文表达是否通顺 。

从18岁翻译日文《音乐的欣赏》一书 , 到92岁时最后一部译著《钢琴技艺秘笈:法因伯格论钢琴演奏艺术》出版 , 张洪模在音乐翻译领域埋头苦干74年 。

中央音乐学院原院长于润洋曾评价 , “他对多种西方语言的精深掌握 , 对西方音乐文化的深入认识 , 行云流水般的文采 , 以及他在一生工作中不懈的执着精神 , 使他成为新中国音乐翻译事业中难得的、不可替代的人物 。 ”

翻译家需要有匠人精神 , 要坐得住、静得下来、耐得住寂寞 。 “如果一心想着出名和利益 , 那就干不了这事 , 也达不到这个成就 。 ”张征说 。

张洪模很少跟家人提起自己获得的荣誉 , 但有些“回报”也曾让他非常期盼 。 张征告诉新京报采访人员 , 几十年前 , 张洪模翻译的一些音乐条目被收录进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 之后被获赠了全套图书 , “父亲知道消息后特别开心 , 一直盼着这套书快点送到 。 ”

2006年 , 张洪模八十大寿时 , 黄枕宇给他写了一篇文章——《翻译家张洪模》 , 后发表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上 。

在文章最后 , 张洪模对自己终生为伴的翻译事业有一个总结 , “艺海无涯 , 投身其中 , 克服险阻 , 开阔眼界 , 文字发表 , 倍感欣慰 , 报效社会 , 乐在其中 。 ”

管得住嘴的老人

张洪模的家里 , 有几袋云南小粒咖啡 , 那是儿子张朋给买的 , “但还没喝几袋 , 父亲就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