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之攻略


职业教育|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之攻略

摘要:通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 专业群建设在一些高职院校逐渐形成共识 , 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 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共性的问题 。 根据专业群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在逻辑 , 可以把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对接产业链的组群逻辑、构建能力本位的课程结构体系、体现类型特点的课程与教材建设、推行面向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四个方面 。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探索实践
作者简介:潘家俊(1950—) , 男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原常务副院长、研究员 , 上海市职业教育协会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 上海市高职高专教学研究会副会长 。
2019年1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出台 , 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 , 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 ”职业教育要“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 。 接着 , 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 开展了大规模扩招 , 启动了“双高计划” , 高职教育在国家战略层面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 传递出一系列重要的信号 。 特别是“专业群”概念提出 , 是对传统“重点专业建设”的一种颠覆 , 是高职教育突破发展瓶颈的一个新的突破口 , 对高职教育的内涵建设形成了新的要求、机遇和挑战 , 某种意义上正在引发高职教育的一场革命 。 应对新的形势 , 需要我们付出更大的努力 , 尽快适应这些变化 , 建设高水平专业群 , 办出类型特色 , 做好自己的事情 。 通过一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 专业群建设在一些高职院校逐渐形成共识 , 取得了初步的经验 , 同时也暴露出来一些共性的问题 。 根据专业群建设的目标、要求和内在逻辑 , 可以把专业群建设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
01
对接产业链的组群逻辑
说清楚组群的逻辑 , 科学回答为什么要组建专业群?为何如此组建专业群?这是传统专业建设所没有的要求 , 也是大多数专业群建设遇到的第一个瓶颈 。 由于“职业教育就是面向职场的专业教育” , 所以 , 专业群的起步必须“面向职场” , 从产业研究和人才需求分析入手 , 这是专业群建设的逻辑起点 , 从逻辑起点开始努力才是合计逻辑的思维 。 如果组群逻辑不清晰 , 不去深入研究产业需求 , 甚至没有逻辑 , 只是在现有的专业之间做文章、划圈子 , 那样 , 就离开了建设专业群的初衷 , 专业群的建设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 专业群的课程结构体系的设计与重构就缺少了逻辑的起点 , 专业群建设就“输在了起点上” 。
弄清楚组群逻辑 , 首先得对目前的产业生态有个基本的宏观透视 , 在此基础上了解不同类型的企业特点 , 然后确定对接产业的哪个领域 , 这个领域定下来 , 才能继续深入 。 而对接的领域之外的其他领域 , 因为行业共性的特点 , 就是未来延伸就业的空间 。 如此 , 专业群人才需求和培养方案的亮色就出来了 。
产业分析主要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现状与产业发展(包括产业规模、生存状况、产业政策、地方政府规划 , 以及产业链构成等);二是产业需求与能力分析(包括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新岗位 , 以及职业能力分析等) 。 在此基础上 , 制作“产业链与专业群映射图”、“职业能力分析表” , 为下一步的课程结构体系设计提供“逻辑上的起点” 。
还应当看到 , 专业群是体现校企双主体办学、跨学科跨专业的一种教学组织 。 专业群的教学组织不是在现有系、二级学院内部对专业的重新划分 , 而是在对产业链分析基础上进行重构 。 人才规格由单一技能转为复合技能 , 教学组织由专业本位改变为以专业群作为建设单位 , 再到“跨学校跨专业跨区域整合教学资源 , 与企业联合建设一批紧密对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的产业学院” , 积极探索“按照专业群开展招生工作” , (江苏省《关于推进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 鼓励“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 。 ”“突破传统路径依赖 , 充分发挥产业优势 , 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 , 深化产教融合 , 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 。 ”(教育部、工信部《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教学组织形态正在发生质的变化 , 涉及到学校内部治理结构调整和机制改革 , 非得下大决心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