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房贷利率转浮动仍犹豫不决?五大行密集发文确认截止日期
(文/张志峰 编辑/尹哲)
8月12日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国有五大商业银行密集发布通知 , 明确将于8月25日起对批量转换范围内的个人住房贷款 , 按照相关规则统一调整为LPR加减点的浮动利率定价方式 。
也就是说 , 2020年1月1日前已发放或已签订合同未发放 , 且截至2020年8月24日(含) , 尚未办理定价基准转换的存量浮动利率个人住房贷款(不含公积金贷款) , 五大行将统一自2020年8月25日起批量转换为以LPR为基础的浮动利率 , 无需贷款人进行任何操作 。
而如果需要转换为固定利率还款方式的话 , 就需要在8月24日前 , 抓紧前往银行 , 按照工作人员提示完成相关操作 。
此前 , 交通银行、兴业银行等行也已发布相关公告 , 个别银行统一转换工作最早自8月14日就将开始 , 所剩时间更少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人民银行
LPR报价机制改革自去年8月启动 , 根据央行此前通知 , 有商业住房贷款的"房贷一族" , 需要在今年3月1日至8月31日期间 , 在LPR和固定利率间作出选择 。
3月以来 , 已有不少用户收到银行短信 , 提醒转换房贷利率 。 不过 , 观察者从银行处获悉 , 截至目前仍有大量客户尚未进行LPR转换操作 。
对房贷有何影响
从批量转换规则看 , 转换后的贷款加点数值等于原合同最近的执行利率水平与2019年12月发布的相应期限LPR的差值 , 加点数值确定之后将固定不变;重定价周期(一般为一年)和重定价日(一般为每年1月1日)均保持原合同约定不变 , 对于重定价周期短于1年的贷款 , 重定价周期调整为1年 。
在每个重定价日 , 贷款利率由重定价日的上一个LPR与此前固定的加点数值计算确定 。
观察者网了解到 , 购房者小王当年买房是9折利率 , 贷款总额300万元 , 期限30年 , 实际利率是4.9%*0.9=4.41% , 月供15040.55元 。
小王目前仍在犹豫是否转换为LPR利率 , 并且需在本月底做出决定 。 该浮动利率重定价日为每年1月1日 , 定价周期1年 。
那么确定加点数字 , 就需要知道2019年12月的LPR , 为4.8% , 加点数字=4.41%-4.8%= -0.39% 。
今年8月之后老王的房贷利率=4.8%-0.39%=4.41% , 与转换前相同 。
而存在变化的是今后 , 即2021年房贷利率=2020年12月LPR-0.39% , 2022年房贷利率=2021年12月LPR-0.39% , 以此类推 。
同理 , 假设同样背负了300万元贷款的小李 , 买房时利率上浮了20% , 实际利率为4.9%*1.2=5.88% 。 重定价日仍为每年1月1日 , 定价周期1年 。
小李的加点数字就是5.88%-4.8%= 1.08% 。
那么 , 今年8月之后小李的房贷利率=4.8%+1.08%=5.88% , 同样与转换前相同 。
但从2021年开始 , 新的房贷利率=前一年12月LPR+1.08% 。
LPR当前处于下行阶段
对于大都数尚未转换的人来讲 , 最关心的问题无疑是 , 转换为LPR为基准的浮动利率好 , 还是转为固定利率好?
一位工商银行某支行总经理告诉观察者网 , 两者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 , 因为LPR会随着市场波动 , 未来是多少 , 没有人能够保证 。 但绝大多数客户都会选择LPR浮动利率 , 因为近期来看 , LPR是低于基准利率的 , 而且还在持续走低 。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观察者网制表)
观察者网查阅中央人民银行公告发现 , 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一年间 , 5年期以上LPR从4.85%一路下降至4.65% , 而央行公布的基准利率始终为4.9% 。
假设至2020年12月 , 5年期LPR仍为4.65% , 央行基准利率仍为4.9% , 那么前文中的小王2021年的房贷利率就变为4.65%-0.39%=4.26% , 月供14775.76元 。
- 贷款|房贷、消费贷、理财产品都有哪些新动向?从上市银行半年报看百姓“钱”途
- 贷款|房贷、消费贷、理财产品都有哪些新动向?——从上市银行半年报看百姓“钱”途
- 2020年|蚂蚁集团:运营效率继续增强促使毛利率同比增加12.13个百分点
- 新华网|房贷、消费贷、理财产品都有哪些新动向?——从上市银行半年报看百姓“钱”途
- 【】从上市银行半年报看百姓“钱”途
- 平台|万兴科技业绩暴增被问询 深交所:毛利率97.68%合理性
- 银行|房贷、消费贷、理财产品都有哪些新动向?
- 贷款|房贷、消费贷、理财产品都有哪些新动向?
- 物业|中海地产上半年销售额不及年度目标一半 毛利率净利率双降
- 主业|【IPO价值观】主业营收占比超7成,中瓷电子毛利率持续下滑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