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尼泊尔:一妻多夫制的背后,阶级压迫下的利益最大化( 三 )


首先 , 现代社会是否定人身依附的 , 在一妻多夫制家庭中 , 大哥掌管着家庭的一应事务 , 其他人本质上就是依附于大哥的 , 而且这是稳固的家庭结构 , 难以改变 。
当年轻的弟弟们尝试像外国人或城里人那样追求自己的人生时 , 难免和大哥出现关系紧张 。
此外 , 人性会导致一妻多夫制家庭中性爱的偏好其实难以“一碗水端平” 。 在平时 , 妻子会与大哥睡在一起 , 虽然大哥有责任让其他兄弟雨露均沾 , 但实际上占有欲还是会或多或少促使大哥利用权威多与妻子相处 。
在妻子角度也一样 , 尽管理想上妻子想要给予每位兄弟相同的感情和性爱 , 但现实中的不均等才是常态 , 毕竟每个人都会有所偏爱 , 妻子往往特别钟情于某位丈夫 。
还有一个不稳定因素就是年龄 , 有时候妻子会觉得最小的丈夫不成熟 , 而小丈夫则会认为妻子是“黄脸婆” , 相互嫌弃 。
因此 , 尽管在文化和法律上尼泊尔人并不排斥共享妻子或拥有丈夫 , 但人性的好恶是客观存在的 , 这些都会埋下不稳定的种子 。
那为什么存在明显缺陷的一妻多夫制会顺利在尼泊尔长盛不衰呢?
三、阶级压迫从未放松 , 一妻多夫才能持久对于一妻多夫制在尼泊尔的长盛不衰 , 一般社会学家有两种观点 。
第一种观点认为是女性的短缺导致的 。 该观点指出尼泊尔民族重男轻女 , 历史上有杀死女婴的习俗 , 导致女性极为短缺 , 因而不得不实行一妻多夫制 。
第二种观点认为是出于“活不下去”的恐惧 , 尼泊尔自然条件过于恶劣 , 部分地区海拔极高 , 土地贫瘠 , 尼泊尔人如果不借助这种婚姻形式 , 将有可能灭亡 。
这种观点其实最有说服力 , 因为这和尼泊尔人自己讲的一妻多夫制的初衷不谋而合 , 一切为了稳定 。
然而 , 这两种观点都有很大的缺陷 。
首先 , 在尼泊尔 , 女性地位不仅不低 , 反而在长年的一妻多夫制度下变得很高 , 尼泊尔社会赋予了女性相当大的权利 , 男性入赘必须改妻姓等 。
而且 , 尼泊尔的杀女婴风俗毫无依据 , 人口统计学的结果也显示几百年来尼泊尔男女比例平衡 , 并没有出现女性短缺的现象 。
其次 , 尼泊尔身居印度次大陆向中国的挤压部位 , 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 物质资料的匮乏的确在一妻多夫制的起源上起到了主要的作用 , 稳定活下去是这一制度出现的初衷 。
但是初衷并不一定能解释其经久不衰 , 实际上 , 随着尼泊尔社会的发展 , 一妻多夫制维系稳定早就失去了“生死攸关”的意义 , 因为它并不是穷得吃不上饭的赤贫家庭的普遍现象 。
而是拥有一定产业的中等家庭的选择 , 就像嫡长子继承制是中国历史上“士”这个阶层以上的选择 , 穷苦人家根本就没什么好继承的 , 不会害怕不稳定 。
其实 , 在尼泊尔的贫民阶层中 , 一妻多夫并没有那么普遍 , 由于缺少可继承的土地 , 一妻多夫制的吸引力便并不足以抵抗人性中对“绿帽”的抵触 , 所以尽管也有穷人家庭是一妻多夫制 , 但其实非常少见的 , 而且很不稳定 。
如果既不是因为男女比例不平衡 , 也不是因为“活不下去”的恐惧 , 那么是什么驱使尼泊尔男性选择这种婚姻形式呢?
真正的原因是持久的阶级压迫:
首先 , 是来自家族内部的阶级压迫 。 在尼泊尔的中等家庭中 , 如果某个年轻男性考虑放弃一妻多夫的婚姻关系 , 自己去选择自己的妻子 , 那么他将面对来自家族更大势力施加的种种不利因素 。
虽然在绝大多数尼泊尔地区 , 法律上家庭的每一个男性成员都有权利分得家产 , 但在现实生活中 , 家庭内部财力的不平等会导致财产分割公平的缺失 。
如果势力弱小的年轻的男性们不抱团组建一妻多夫制家庭 , 那么他们个人只能分得很小的一块土地 , 不足以维持生计 。
财大势大家庭的家族“大地主”们拥有许多手段来阻止单独的年轻男性通过法律诉讼手段来争取其理应获得的土地份额的努力 。
而且 , 除了土地 , 单独的年轻男性不可能得到一屋半瓦 , 会直接失去栖息之地 , 更别指望能继承到其他东西了 。
因此 , 实力弱小的年轻男性们一旦不抱团组建一妻多夫家庭 , 就会被家族中的“大地主”欺压 , 为了保障自己的生活只能因袭传统 , 实行“共妻” 。
最为关键的 , 是来自整个社会结构的阶级压迫 。 尼泊尔的大部分土地为贵族、宗教势力和加德满都政府所有 , 农民拥有的土地本来就少得可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