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圈”到“都市圈”深莞合作迈入新征程( 二 )


作为两个4万亿级超级都市圈核心城市连接的东莞 , 目前正迎来“三区”叠加而成的重大历史机遇 。 “三区”叠加的机遇 , 为东莞带来资源的流动和聚集 , 为东莞的改革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 而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 , 对东莞的定位非常明确 , 就是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中心 , 强化科技创新成果的功能、扩大开放合作的示范功能、现代优质生活的服务功能 。
据了解 , 东莞将以发展规划共通、科技产业共建、基础设施共联、公共服务共享、生态环境共治为重点领域 , 全力支持、全面对接深圳建设中国特色先行示范区 , 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格局 , 以实际行动和成效 , 奋力争当对接深圳、协同发展的排头兵 。
交通基础设施升级
加速“都市圈”融合发展
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 , 也是为城市发展运送人流、物流的重要通道 。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去年2月印发的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一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 交通基础设施的升级提速 , 将为都市圈构建打下基础 。 2019年 , 由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的落地 , 城市之间的轨道交通融合建设不断加速;去年7月初 , 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正式印发 , 其中提及 , “要加快大湾区快速轨道交通建设 , 推进大湾区世界级机场群建设”
进入2020年 , 大湾区轨道交通继续加快互联互通“脚步”各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 。 两城融合 , 交通助力 , 深莞两地融合 , 离不开交通的全面对接 。
在道路交通方面 , 除现有高速公路外 , 被称为深圳最长高速的深圳外环高速公路今年将完成一期工程 。 外环高速全长约93公里 , 分深圳、东莞两段 。 其中一期工程77公里 , 深圳段60公里 , 东莞段17公里 。 该高速西起于广深沿江高速公路 , 向东经宝安、光明、龙华、东莞、龙岗、坪山 , 与深圳的10条高速公路和8条一级公路互联互通 , 是深圳东西向一条重要大通道 , 对加强深圳与东莞和惠州的交通联系起重要作用 。
在城际轨道交通方面 , 目前已建成通车的有广深铁路、广深港高铁、穗莞深城际铁路(广州东站段-深圳机场段)6月29日 , 穗莞深城际机前段工程开工仪式在前海站举行 。 该线路起于穗莞深城际深圳机场站 , 终至前海站 , 是大湾区城际铁路网广深主轴的重要组成部分 , 计划于2025年建成开通 。 穗莞深城际机前段位于粤港澳大湾区广深港城镇发展带与深圳市西部发展带内 , 可与在建的穗莞深、琶洲支线、佛莞、莞惠等城际互联互通 , 实现广州、东莞、深圳西部地区与深圳中心城区及沿线重要片区快速通达 , 既承担着沿线地区的城际客流 , 也承担着深圳市内部组团间的通勤客流 。 未来 , 深莞之间还将通过深茂铁路(在建)赣深高铁(在建)广深第二高铁(规划)等高铁线路连接 。
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 , 根据去年1月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35)显示 , 到2035年 , 东莞将形成轨道交通线路12条 , 共473公里 。 其中市域快线4条 , 通勤普线8条 。 目前已经有深圳6号线(在建)与东莞R1线(规划)规划接驳 , 深圳22号线(在建)与东莞R1线(在建)规划接驳 。
数据显示 , 2018年深圳至东莞、惠州的城际出行每天约为140万人次 , 预测到2035年将增长至620万人次/日 , 增长约5倍 , 跨市通勤需求巨大 。 随着深莞惠一体化的推进 , 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 , 实现与相邻城市之间的1小时通勤已是大势所趋 。
在“新基建”热潮下 , 深圳相关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提速 。 5月1日 , 深圳市住房和建设局发布公告 , 对5条轨道交通进行勘察设计总体总包标段招标 。 这意味着 , 在深圳都市圈内 , 轨道交通“跨城握手”在不远的将来即可实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