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故事计划|要是不考北大就好了,北大没有逆袭:我不止一次想过( 四 )


父亲说 , “读不了研就做其他工作 , 没什么大不了 。 毕不了业的情况虽然很不理想 , 但如果真的发生了 , 那就毕不了业呗 。 那么多高中文凭的人也过得挺好 。 ”
这是一个张伟完全没有预料的回答 。 他一直不敢告诉家人 , 是怕一旦摊牌 , 自己“废柴”一样的状态会让父母失望 。
父亲的这些话 , 解开了张伟的心结 。
张伟形容 , “就好像我站在一个悬崖边上 , 非常害怕掉下去 。 我爸那几句话虽然没能帮我离开悬崖 , 但他给我兜了一个底 , 他让我知道我不会掉下去 , 就算掉下去 , 底下也有一张他帮我编织的网 , 我不会摔死 。 有退路 , 对当时的我来说 , 太重要了 。 ”
和解
离开北京前 , 父亲为张伟找了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和药物 , 以及父亲的话 , 帮助张伟缓解了部分的焦虑 。 但精神疾病的恢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 需要时间 。 接近期末 , 张伟需要做个决定 , 休学还是准备复习考试 。
张伟又陷入了矛盾 。
整个学期都在和躁郁症纠缠 , 张伟已无力应付高强度的期末考试 。 但他又担心 , 万一休学后 , 状态并没有调整 , 时间就白白浪费了 。
父亲告诉他 , 活在当下 。 “如果当下无法以正常的状态参加考试 , 那就休学 。 万一一年后无法调整过来 , 大不了再休学一年 。 人生就是这样 , 你得做了才知道能不能成功 。 甚至有时成不成不由你决定 , 谋事在人 , 成事在天 。 不光是现在 , 以后工作了 , 面对这种情况会更多 。 ”
张伟最终办理了休学 。 远离压力源 , 病情终于逐渐得到缓和 。 静下心来 , 回顾自己在北大的学习状态 , 张伟用了一个词 , “内卷化” 。
这是一个社会学的词汇 , 应用在北大学生的学习氛围上 , 大意是:大家都越来越努力 , 越来越累 , 但绝大多数人的收获并没有增加——努力变成了对内倾轧 , 而没有产生新的价值 。
比如某一门课 , 期末要交一篇论文 , 字数要求是不低于2000字 。 正常情况下最多写3000字 。 但是一些学霸 , 真的很认真对待这个论文 , 可能写出1万字甚至2万字的报告 。
然后 , 紧随其后的一部分同学意识到危机 , 哪怕自己的内容没学霸优质 , 也要在字数上表示对课业的诚意 , 这部分人就把字数加到了七八千字 。 最终 , 出于对分数的隐忧 , 所有人都被“卷”进去被迫堆字数 , 很少有人敢真正按照2000字的要求去完成作业 。
北大汇聚了最聪明的脑袋、最强意志的学生 , 学霸中的学神、强者中的王者 , 互相压迫、追赶 , 每个人都很累 , 但没人敢停下来 。
生病之后 , 张伟对身边的同学更加敏感 , 他发现了好几个和自已一样处于焦虑状态的同学 。 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对本校学生每年提供6次免费的咨询服务 , 也有24小时的危机干预热线 。 张伟发现自己状态不佳时 , 曾去预约心理咨询 , 但排了两个月的队 , 才真正预约上 。
有一次 , 张伟在知乎上看到一个北大毕业生的一句话 , 印象深刻 , 那个毕业生写道 , “从北大毕业之后 , 我才逐渐意识到原来我是个普通人 , 在毕业之前我都以为自己是个傻X” 。
张伟说 , “北大的人大部分都自命不凡 , 但是当一堆自命不凡的人在一起 , 就一定会有人受到打击 , 我就是受到打击的那个人 。 ”
休学后 , 父母一直在帮助张伟减压 。
他们给张伟的建议是:以毕业为目标 , 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 , 其他都不重要 。 哪怕挂科 , 只要补考过了就行 。
张伟慢慢开始接受自己 , 承认与别人之间的差距 , 明白人生不只有一种出人头地的活法 。
“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过法 , 虽然在北大受挫 , 但如果毕业后愿意回到家乡 , 比如做一个高中老师 , 那我肯定也是老师里的佼佼者 。 ”
给自己找到一条退路后 , 就多了一个底 , 张伟发现自己对未来没有那么慌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