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孔子与宰予的辩论,孔子主动认输了,实际上宰予输了

居丧又称丁忧 , 《仪礼》和《礼记》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规矩 , 但这只是“倡议书” , 汉律的颁行才使丁忧俗制上升到律令高度 , 具有了法律效力 。
孔子与宰予的辩论
汉代以前 , 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 , 居丧三年之制缺乏统一推行和强制实施的客观条件 , 实际上处于酝酿和试运行时期 。 另一方面 , 居丧三年更多是孔子个人的主张 , 而他所代表的儒家当时只是诸子百家之一 , 尚未取得统治地位 , 也就难怪顾颉刚等名家都认为三年之丧不过是儒家编就的“理想国” 。
【爱历史】孔子与宰予的辩论,孔子主动认输了,实际上宰予输了
文章图片
二十四孝故事图画之王裒“闻雷泣墓”
其实 , 孔子未能外压诸子 , 亦不能内服诸徒 , 其座下弟子曾跳出来挑战他“三年之丧”的主张 。 这个敢向老师叫板的学生并非无名之辈 , 而是位列“孔门十哲”之一的宰予 。
多数人眼中的宰予 , 是一个喜欢昼寝而被孔子骂作“朽木不可雕也”的后进学生 。 俗话说 , 一俊遮百丑 , 其实 , 一丑也可遮百俊 , 宰予若真是一无是处 , 怎能成为孔门十哲之一 , 又怎能在唐代被追封为“齐侯” , 宋代先后加封“临公”和“齐公” , 明代再晋封为“先贤”呢?宰予最出众的是口才 。 为鼓励学生上进 , 孔子曾给学生们排名 , 他的做法至今仍值得借鉴:不是按总分 , 而是按专业排名 , 培养出了不少专才 。 其中 , “言科”高才生有两个 , 宰予位列第一 , 在子贡之前 。 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称宰予“利口辩辞” 。 孔子后来也评价说:“吾以言取人 , 失之宰予 。 ”尽管不是好话 , 但也可以看出 , 孔子当初看上宰予 , 乃为其辩才所动 。 实际上 , 宰予也是唯一敢向孔子顶牛的学生 。
【爱历史】孔子与宰予的辩论,孔子主动认输了,实际上宰予输了
文章图片
在这场关于居丧的辩论中 , 宰予认为三年时间太长 , 一年都嫌久 。 孔子在教学上以循循善诱见长 , 他并没有直接反驳宰予 , 而是略带讥讽地反问道:在父母死后吃得那么香(北方食稻为贵 , 居丧者不食) , 穿得那么靓(锦为文彩之帛 , 居丧应穿素布) , 你能心安理得吗?出乎孔子意料的是 , 宰予居然作出了肯定回答 , 孔子只好说:我是做不到 , 既然你做得到 , 那由你去吧 。
这场辩论的胜方是谁呢?表面上 , 孔子似乎主动认输了 , 实际上 , 宰予输了 。 汉代独尊儒术 , 儒家借助行政力量打败诸学 , 一统学界 , “三年之丧”随之大行其道 , 宰予自然成为反面教材 。 直到清代 , 人们骂一个人不仁不孝时 , 往往把宰予扯出来 。
丁忧盛极一时
在不少人眼里 , 丁忧就是辞官回家守孝 , 这种理解失之简单 。 丁忧在吃穿住行等方面有约定俗成的规矩 , 历朝历代大同小异 。
吃 , 最初三天不能进食 , 以表示伤心没口 , 饿满三日后也不能大鱼大肉 , 而要粗茶淡饭 , 外加不许饮酒 。
穿 , 不许大红大紫 , 而要披麻戴孝 , 外加不能洗澡 。
住 , 不能睡在家里 , 而必须结庐坟前 , “晓苫枕砖” , 即睡在草席上 , 枕在砖头上 。
行 , 出入不走正门 , 上下不由中阶 。
此外 , 还有其他一些规定 , 比如不能嫁娶、不能过夫妻生活 , 不能听音乐 , 过年不能贴新联 , 等等 。
总而言之 , 丁忧者不得参加任何喜吉活动 。
很显然 , 丁忧是件苦事 。 不过自周至唐 , 古人一直执行得一丝不苟 , 出了很多感人至深甚至匪夷所思的故事 。 据《后汉书》记载 , 陕西扶风人韦彪在居丧的三年中“不出庐寝” , 三年后“羸瘠骨立异形 , 医疗数年乃起” 。 汉代行“举孝廉”的选官制度 , 故韦彪于东汉光武帝建武末年(56年)当上了郎中(官名 , 始于战国 , 东汉沿置 , 管理车、骑、门户 , 并内充侍卫 , 外从作战) , 接着又受到汉明帝亲自召见 , 汉章帝时期 , 更官至大鸿胪(汉制九卿之一 , 位列第五 , 司外交) 。
【爱历史】孔子与宰予的辩论,孔子主动认输了,实际上宰予输了
文章图片
【爱历史】孔子与宰予的辩论,孔子主动认输了,实际上宰予输了】宋以前 , 绝大多数官员对丁忧之制十分忠诚 。 东晋元帝司马睿拜温峤为散骑侍郎(皇帝近侍官之一) , 温峤因丁母忧推辞 。 这也太不给皇帝面子了 , 结果 , 司马睿以诏书的方式对他一顿严厉数落 。 最后 , 温峤迫于皇权的巨大压力 , “不得已乃拜” 。 更典型的案例是赵宣 , 他在丁忧期间居然直接住进墓道中 , 而且一住就是“二十多年” , 真可以说是创造了中国丁忧史上空前绝后的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