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符趣史|探寻古人为人处世之道,义、宽、恕、信、忍:透过古人事迹
人是群居动物 , 要想在一个群体中生存和发展 , 就必须要掌握为人处世之道 , 而中国更是一个讲究人情世故的国家 , 因此要做到人情练达 , 说话做事的方式就要有技巧和艺术 , 这样才能使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
而我们今天很多的为人处事之道 , 都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 , 古人讲究“重义轻利”、“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的处世之道 , 也有“宰相肚里能撑船、将军额上能跑马”这样为人处世的典故 。
总之 , 为人处世之道自古有之 , 而且在注重人际关系的社会中 , 一套优秀的为人处世之道也是非常实用的 , 从古代开始 , 上到英明帝王、谦谦君子 , 下到清贫百姓、黔首庶民 , 都在各自的实践中形成了处世之道 , 总结了处世经验 , 为后人所用 。
那么 , 中国的处世之道是如何演变的 , 它在形成初期是什么样子?又进行了怎样的改良和发展 , 让我们深入剖析一下这些问题 。
文章图片
一、先秦时期的重义轻利的处世之道
1.先秦时期是各种文化形成的孕育时期 , 其中就包括为人处世之道的形成 , 纵览先秦历史 , 我们发现在这一时期人们最注重的就是“义” , 虽然中国人在为人处世之中一直都是重情义的 , 但是把义看做生命的 , 还是在先秦时期 , 这一时期的侠客义士最多 , 重义思想也达到了巅峰 , 逐渐形成了以儒家、墨家为主的“义”思想体系和团体组织 ,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先秦时期比较著名的义士 , 深入了解一下他们义字当先的为人处世之道 。
(1)儒者侠风:子路
子路字仲由 , 是孔子的学生 , 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 子路早年性情刚烈、好勇斗狠 , 甚至还冒犯过孔子 , 但孔子因材施教 , 为他制定合适的礼仪 , 慢慢教导他尊师重道、知书达理 , 很快就使子路成为了一个儒雅之人 , 又因为他的武艺高强 , 所以一直跟在孔子身边做侍卫 , 可以说子路的身上既有游侠的义气 , 也有儒家文化的气息 。
文章图片
后来子路到卫国做官 , 卫国爆发了孔悝之乱 , 子路出差在外听到此事急忙往回赶 , 想要救出孔悝 , 他在进城时遇到了出城逃亡的子羔 , 子羔劝说他不要进城送死 , 子路却不以为然 , 慷慨陈词道:“食其食者 , 不避其难” 。
进城以后子路被乱臣贼子围住 , 寡不敌众受了重伤 , 连帽带也被砸断了 , 但是他坚持“君子死而冠不免” , 把带子扎好后继续与敌人搏斗 , 力尽而亡 , 死后被乱臣砍成了肉泥 。
子路虽死 , 但是这种儒者侠风的精神符合儒家思想中的“舍生取义”和“重义轻利”的处世之道 , 子路拒绝了乱臣们利益的诱惑 , 坚持报答孔悝的恩情 , 是义字当先的侠士 。
(2)士为知己者死的义士:豫让
公元前475年 , 中国开启了三家分晋的时代 , 历史也正式进入战国时代 , 原来的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 三家又联合起来对付当时实力最为强大的智氏 , 智氏战败 , 土地也被韩赵魏三家瓜分 。 但是智氏有一个忠心的义士名叫豫让 , 豫让是一个游侠 , 曾经为了生存到当时的大氏族家中做门客 , 却都被人轻视 , 只有智氏非常欣赏豫让的武艺和才华 , 对他委以重任 , 主仆二人相谈甚欢 。
恰好在这时智氏被杀 , 豫让发誓为主人复仇 , 于是他躲进深山之中 , 把漆涂在身上烧毁皮肤 , 又吞下炭火把喉咙烫哑 , 伪装成乞讨者刺杀赵襄子 , 但是三次都没有成功 , 赵襄子被他忠心护主的义气打动 , 劝说他为自己效力 , 并用重金诱惑他 , 但豫让拒不接受 , 他对赵襄子说:“智伯以国士待我 , 我必以国士报之” , 死前还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 , 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 。 这又是另一种义字当先的处世之道 , 豫让虽然是一个不会转圜的人 , 但是他思想中的义薄云天的精神 , 既有儒家思想中的“重义轻利” , 同时也有墨家思想中为了义气舍生忘死的影子 。
- 笔写趣史|一位宫女出来冒认,为何没有受到处置,唐德宗寻找生母沈氏
- 虎符趣史|屡败屡战,刘备的前半生:创业18年
- 趣史探奇|自称刘瑾“门下”,为何南方人最恨他?,吏部尚书攀附阉党
- 虎符趣史|不能力敌就用智取——南宋君臣是如何运用间谍对付敌人的?
- 丰野趣史|经历数百年后,为何就成了神?,万人敌:关羽
- 文史漫今生|大唐因何衰败,六镇又是何方神圣?,探寻大唐由盛转衰的浮沉往事
- 虎符趣史|马超为什么不发兵救败走麦城的关羽?
- 虎符趣史|为何只是三品官?原因不一般!,一代名相狄仁杰
- 虎符趣史|为何只有于禁下场最惨?因为他替曹仁背了黑锅,三国时投降很正常
- 虎符趣史|项梁起兵:在乱世群雄中C位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