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魏长生是如何成为京城一枝独秀的?

【历史故事】魏长生是如何成为京城一枝独秀的?
文章图片
魏长生:缠头金玉相 , 名独殿群芳
我是不是有魔症了 , 每到一个地方 , 无论来过几次 , 必然会联想起此处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及人物 , 前几天去博友花在丛中的博客 , 看见她写的一篇塞班岛游记 , 评论时别人看见的都是美景 , 而我眼前总是出现美日夺岛之战时 , 那爬上悬崖纵身一跳的日本女人身影及海中的一片浮尸 。 于是我的评论自然换来了一阵的安抚 。
在深圳带孙女儿 , 每年乘放暑假可回成都小住几天 , 家在双庆路 , 每及路口时 , 总会想起一个词 , “双庆班” , 继而又必定联想到这班子里的一个大名人 , 他是开中国男旦之先 , 名誉京都的巨腕儿 , 他叫魏长生 。
这个名字可能对大家来说有些陌生 , 这很正常 , 因为不是在戏剧界混 , 如果是这行当的人 , 不可能不知道魏长生 , 就如同是中国人 , 就应该知道梅兰芳一样 。
【历史故事】魏长生是如何成为京城一枝独秀的?
文章图片
魏长生 , 字婉卿 , 四川金堂县人 。 因排行第三 , 故人称魏三 , 清乾隆时着名秦腔旦角演员 。
幼时家贫 , 13岁来西安学戏 , 曾几度赴北京演出 , 尤其是乾隆年间在京演出滚楼一剧 , 引起轰动 。 “一时观者而六大班既无人过问 , 或至散去 。 ”后又去苏州、扬州演出 , 1802年返京演出时死于后台 。 时年58岁 。
我喜欢戏剧 , 尤其喜欢昆曲 , 戏迷谈不上 , 虽说常自嘲是“昆乱不挡” , 其实也就是一杂货铺 , 水平也很低 , 是属于能大致听出哪个流派 , 什么唱腔的水准 。 加上这金堂现属成都 , 自然这魏长生也算是我老乡了 , 因此也就特别的研究了一盘 。 毕竟我不是专业 , 请行家些就不要拍砖了哈 。
【历史故事】魏长生是如何成为京城一枝独秀的?
文章图片
清初 , 京城舞台上是昆曲一枝独秀 , 我想这大概同满清贵族沿袭当时东林党爱好家乡戏曲之传统而为吧 , 这马上夺得天下的勇士们 , 亦俱以听昆曲为高雅 , 一时附之者甚众 。
及至后来“四大徽班”进京 , 昆曲式微 , 到了清乾隆年间 , 社会稳定 , 经济繁荣 , 各省的地方戏曲借着给皇帝或皇太后祝寿的名义 , 纷纷进京献艺 。 “南腔北调 , 备四方之乐” 。 因为剧种很多 , 为了“正名” , 戏曲开始被分为“花雅”两大部分 。 “雅部”专指昆腔 , “花部”专指昆腔以外的包括京腔等各地方戏曲剧种 。 当时昆腔逐渐衰落 , 北京梨园中“花部”以京腔最为盛行 , 王府戏班皆演京腔 , 兼演昆腔 , 后这外来的“京腔”逐渐演变为京戏 , 成了京城一枝独秀 。
【历史故事】魏长生是如何成为京城一枝独秀的?
文章图片
上述说明看似简单 , 其实里面的水很深 。 魏长生是四川人 , 最初接触的定是在全国有相当影响力的川剧 , 何以他又是秦腔演员呢?我们从他的经历能知道其大致的走向 , 但其中在表演上的传承 , 怕是专家也难说得清楚 , 我是看了很多参考资料 , 到头来却也还是一头雾水 。
据说魏长生的秦腔是西秦腔 , 不是今天我们所听到的秦声 。
他里面有很多川剧的弹戏元素 。 他在13岁时曾流浪到陕西同州 , 入‘梆子乱弹班’学艺 。 同州蒲州一河之隔 , 同州梆子与蒲州梆子一母同源 , 这也就是京师人称的山陕梆子 。 不管怎么说 , 当时的魏长生就是以这乱弹的唱腔 , 他给当年的剧坛带入了一股新鲜空气 , 赢得了京城一片的喝彩 , 红遍大江南北 , 他开启了我国花旦戏盛行的时代 , 技压群芳 。
【历史故事】魏长生是如何成为京城一枝独秀的?
文章图片
顾颉刚先生在《九十年前的北京戏剧》中说:“清代初叶是苏州人演昆剧的全盛时代;乾隆间 , 安徽和四川两派的戏剧的势力侵入了北京 , 安徽派夺取苏州人的正统地位而有之 , 四川派以艳冶博得民众的欢迎 。 后来安徽派引进了湖北派 , 四川派引进了山陕派 , 就成了近数十年的二簧和梆子对峙的局面 。 ”
好复杂好复杂 , 不说这些了哈 。 反正魏长生娆丽的扮相 , 娓婉的声腔 , 优美的身段 , 让京城人几近疯狂 。 他不但在剧目和词句上大胆创新 , 并且在化妆上亦有所突破 , 现在旦角的化妆、水发等都是魏长生发明的 , 可见他对后世的影响之大 。
我不知道顾先生所说“四川派以艳冶博得民众”一语 , 是特指魏长生还是指整个四川之剧种 , 但这魏长生在京城所演 , 其“粉戏”比重太过当是实情 。 所谓“粉戏”就是含有色情成分的戏 , 也就是这一点 , 魏长生被人抓住了把柄 , 成了“名教罪人” , 最后还被官家下文逐出了京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