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赵昊:考古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只有技术更要有社会追求

1986年 , 沉睡几千年的三星堆 , 一醒惊天下 。 35年后(2020年12月) , 三星堆新一轮考古挖掘工作再次启动 。 作为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的发掘现场负责人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连续两年的工作日常 , 多是趴在悬吊设备上 , 对密布坑底的青铜器 , 进行发掘、清理以及在修复中心开展文物整理和研究工作 。 7月10日 , 赵昊接受了采访人员独家专访 , 分享他的考古经历 。
【爱历史】赵昊:考古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只有技术更要有社会追求
文章图片
因兴趣入行
“考古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
赵昊 , 85后青年考古工作者 。 来三星堆之前 , 他长期在陕西?河南?甘肃等地进行青铜时代相关遗址的田野发掘?调查和研究工作?研究方向主要包括青铜时代考古、动物考古、手工业考古研究等 。
年少时 , 赵昊不懂考古 , 但随着家乡宝鸡周原遗址的发掘 , “考古”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赵昊 。
“我们家乡有很多遗址 , 北京大学在那边也有长期的实习基地 。 像我现在作为老师的北京大学夏商周考古实习基地 , 就在宝鸡 。 ”读初高中时 , 赵昊寒暑假有时间就会去当地的考古现场和博物馆参观 。 “现在回想起来 , 这些都是无意识行为 , 主要还是因为家附近的重大考古发现比较多 , 接触机会多 。 ”
这些经历 , 也激发了赵昊对考古学的兴趣 。 “家里人对文化艺术类工作比较感兴趣 , 慢慢的 , 我在参观过程中发现 , 考古虽然比较艰苦 , 但也蛮有趣的 。 ”因为“有趣”“好玩” , 赵昊选择了报考北京大学考古专业 。 “我更多的是想选择一门专业性很强的学科 , 这样就可以获得一种独特的专业技能 , 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 。 ”
【爱历史】赵昊:考古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只有技术更要有社会追求
文章图片
工作中的赵昊 。
考古就是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 。 “考古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 , 会涉及各个方面 。 道理很简单 , 当你想非常准确、深入地研究古代社会的时候 , 你需要了解的本体将会是整个古代社会 , 也就意味着你需要尝试去探索‘古代的人文科学’‘古代的自然科学’等 。 具体点 , 比如古代人怎么建房子、怎么铸造铜器、仪式活动有哪些、宗教信仰如何 。 ”
“这种情况下 , 需要探讨的内容是方方面面的 。 而考古学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手段 , 譬如我们目前在三星堆所使用的各类技术手段 , 也并不是为了技术而技术 , 而是我们去探索丰富多彩的古代世界的途径 。 ”赵昊解释道 , “就像我们购买一台电视 , 不管这台电视有多先进 , 我们并不是要坐在那里盯着这部高技术的机器看 , 而是要看电视里呈现的精彩内容 。 考古也是 , 不能只有技术 , 更要有社会追求、历史追求和人文追求 。 ”
【爱历史】赵昊:考古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只有技术更要有社会追求
文章图片
赵昊见证了三星堆青铜器的出土 。
跟文物打交道
“考古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2006年 , 读大三的赵昊首次参与考古田野发掘 , 参加甘肃礼县大堡子山遗址的田野发掘、整理工作 。 最开始下坑 , 他非常兴奋 , 尤其想到自己有可能亲手挖出非常有价值的文物时 。 但工作中 , 他很快发现 , 并不是只有发掘到珍贵文物才有吸引力 , 更重要的是田野考古工作探索性的乐趣 。 “当你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了乐趣 , 就会越学越深入 , 然后发现探索这个事情中的深度是无限的 , 你的好奇心也会越来越强 , 越做越有趣 。 ”
现在 , 赵昊已经成了三星堆8号坑的“老人” , 也习惯了跟遗址、文物打交道 。 “现在下坑 , 就跟医生上手术台一样 , 很平静 。 ”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8号坑是新发现的6个坑中面积最大的一个 , 位于三星堆遗址祭祀区4号发掘舱内 。 坑口长5.1米 , 宽3.8米 , 面积约19平方米 , 是三星堆此次发掘面积最大的一个坑 。 按赵昊的说法 , 他近两年来的所有生活 , 基本都被8号坑的发掘和研究工作所占据 。
他见证了造型奇特的大型青铜神兽的出土 , 发现了前所未见的虎头龙身青铜像 , 多级青铜神坛、猪鼻龙形器、金面罩铜头像、倒立顶尊人像等一大批新器物、新现象 , 也在赵昊和他的团队的精细工作下 , 逐渐展现于世人面前 。
“夏天我们一般是上午8:30从住处去工地 , 干到下午6点左右回来 。 中间有两个多小时的休息时间 。 ”除了挖掘现场 , 赵昊也会在装满先进仪器的三星堆文物整理基地工作 , 在文物出土的第一时间 , 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分析 , 尽最大可能地提取各类出土物所蕴含的丰富信息 , 为解读三星堆文化与社会提供关键性数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