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安到西安|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有哪些积极作用?为何会制约社会发展?

九品中正制 , 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 。 曹丕篡位后 , 采用陈群的建议 , 建立九品中正制 , 用于魏国朝廷和地方的选官 。 九品中正制上承两汉察举制 , 下启隋唐之科举 , 共存在了四百多年 , 是我国历史上三大选官制度之一 , 影响深远 。 九品中正制在建立之初 , 有许多积极的作用 , 但是发展到后期却因为种种弊端 , 严重制约了社会的发展 , 最终被科举制取代 。
从长安到西安|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有哪些积极作用?为何会制约社会发展?
文章图片
九品中正制 , 缓解了魏国无人才可用的窘境 , 结束了察举制下地方官员随意选拔官员的腐败 。 九品中正制缓解了朝廷和各个世族之间的关系 , 为魏国发展、西晋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
从长安到西安|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有哪些积极作用?为何会制约社会发展?
文章图片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愈来愈爆发 。
【从长安到西安|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有哪些积极作用?为何会制约社会发展?】九品中正制下 , 人才几乎都集中到了朝廷 , 导致地方官员无人可用 , 地方行政效率日益下降 , 朝廷的政策与老百姓之间沟通严重不畅 , 导致百姓对魏国越来越不满 , 最终被西晋取代 。
九品中正制度下 , 吏部根据中正的评价任用官员 , 中正官权利日益膨胀 , 腐败日益严重 , 贿赂成风 , 导致中正推荐的人选才能严重不足 , 朝廷和地方官员整体质量下降 , 吏治腐败 。
九品中正制下 , 世家大族逐渐通过贿赂中正官等手段掌控了官员的任用权 , 士族权势日益膨胀 , 出现了“上品无寒门 , 下品无士族”的现象 。
九品中正制下 , 朝廷和地方的矛盾日益激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