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自何处来——现代女性指称的源流考释( 八 )

  1924年7月 , 中华教育改进社在南京召开第三届年会 。 在“国语教学组”中蔡晓舟提出了“请采用她牠哪等代名词及形容词并规定其读音以改进国语案” 。 经过讨论 , 最终决议为“‘她’字相当于英文的‘she’ , 德文的‘sie’ , 是指第三身的女性代名词 , 国音读作‘一’阴平声 , 与第三身男性代名词 。 ——相当于英文‘he’的‘他’不同、‘他’国音读作‘ㄊㄚ’阴平声” 。 这一读音是以“赵元任博士的国语留声机片所发的音为标准” 。 该决议案最终由中华教育改进社“送到教育部国语统一筹备会去请求采入《国音字典》 , 以资提倡而期普及 , 并请本社朱经农 , 陶行知两先生函约商务印书馆《平民千字课》再版时 , 即采用此等字” 。

了解到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 , “她”字在中国开始流行 。

  应该说 , “她”字的产生其思想内涵经历了妇女是“被压迫者”到树立“独立女性”的一个历史的转变 。 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 , “她”经历了由形式到内容的中国化 , 引领了中国新文学的发展 , 也折射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 “她”的出现是女性解放、男女平等的思想史上的里程碑 。 “她”不仅仅是一个字的形式创意问题 ,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 , 在“她”身上灌注着生气淋漓的现代性 。

【编辑:王诗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