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赋|她创造了比得兔,也以其商业天赋实现了女性的自我表达( 三 )


天赋|她创造了比得兔,也以其商业天赋实现了女性的自我表达
文章插图
刘易斯·卡罗尔镜头前的爱丽丝
写那本书的刘易斯·卡罗尔是牛津大学基督堂学院的一位数学教师,那个学院挺有名,现在人们去英国牛津大学玩都会去基督堂学院参观,那间学院用餐的大礼堂曾经是电影《哈利·波特》中霍格沃茨大礼堂的取景地。那位数学教师当年特别喜欢院长家的四个小孩子,尤其是一个名叫爱丽丝的女孩。他常常跑去找几个孩子玩,给他们拍照,带他们出去划船。这个漫游奇境的故事就是他和几个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编的,纯粹是逗孩子玩,中间穿插了许多语言游戏和荒诞的笑料。当时,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孩子们也很喜欢这个故事,女王就派人来找卡罗尔要他写的别的书,卡罗尔诚惶诚恐、毕恭毕敬地向女王陛下献上自己的其他作品。女王一看傻眼了,因为他的其他作品全是看不懂的数学专著。
通过这样的小插曲,我们应该能理解,在波特小姐所处的年代,通过文学艺术作品愉悦孩子,在英国已经成为一种比较高雅的时尚,《比得兔的故事》的诞生,正是这种时尚发展到极致的一种产物。
她用商业头脑追求女性独立的人生
对波特小姐来说,这本书也是她追求独立的一种产物。随着年龄渐长,她开始卖画给贺卡公司赚点私房钱,还买了一些股票。后来,好朋友安妮·卡特·穆尔提醒她,为什么不把写给孩子们的图文信改编成图文故事出版呢?她家的几个小孩都爱极了波特阿姨写的故事,别的孩子也应该会喜欢吧。波特小姐很受启发,就借回那些写给诺埃尔的信,改编成一个故事,投稿给出版社。她投了6家出版社,最后才被沃恩出版公司接受。
波特小姐对自己的书非常有想法,事后证明她非常有商业头脑。首先她认为自己的书一定要做成巴掌大小,而不是当时市面上流行的大开本童书。她非常坚持,小书才适合小手拿,就是说,一定要让小朋友觉得那是给他们的书。另外,她坚持自己的书要卖得足够便宜, 价格最好控制在1先令一本。当时英国1英镑是20先令,1先令是12便士。普通人家、工薪阶层基本可以承受以先令为单位的东西,所以他们也被称为“先令阶层”。为了让书卖得便宜,一开始波特小姐坚持要将书印成黑白的。1901年圣诞节,她自费印制了黑白版的《比得兔的故事》,前后大概卖了750本,连写福尔摩斯的阿瑟·柯南·道尔也买了两本,说明在那个小圈子里很受欢迎。
沃恩公司的编辑诺曼·沃恩跟波特小姐讨论,他赞同波特小姐的基本思路,认为完全可以做到1先令一本,如要印成彩色的,可以撤下几幅图节约成本。诺曼虽然是刚出道的编辑,但很有才华,而且对这本书特别有感情,他也非常欣赏波特小姐的才华。他的真诚打动了波特小姐,最终,1902年圣诞节前推出的《比得兔的故事》印成了彩色,就在前面说到的艾德蒙·埃文斯的印刷厂。这本书大获成功,当年圣诞节就卖了2万册,后来越卖越好。好到什么程度呢?1904年,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国都有了这本书的盗版书。
在此激励下,波特小姐和诺曼·沃恩联手,接二连三地推出同样开本的小书,每一本都大获成功。除了《比得兔的故事》之外,还有1903年出版的《松鼠楞果子的故事》和《格洛斯特的裁缝》(这本书是波特小姐自己最偏爱的一本),1904年出版的《小本杰明兔的故事》和《两只坏老鼠的故事》,1905年出版的《蒂棘·温刺儿太太的故事》和《馅饼与小饼托的故事》。
他们俩见面的机会不多。那个年代,作为单身女性的波特小姐要与异性见面,必须有家人或年长女仆陪同。他们大多数交流和讨论都是通过信件完成的,两人的通信绝大多数都保留到了今天,信中可以看到他们都在热烈地讨论作品,交换有关销售、市场推广和制作衍生产品的想法。就在这热烈的公事公办的通信中,两人渐渐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到了1905年,诺曼·沃恩终于在信中求婚,波特小姐欣然答允。然而,波特小姐的爸爸妈妈强烈反对,原因是沃恩家是不入流的商人,波特小姐非常愤怒,忍不住质问父母:难道你们的父母不是商人吗?最后他们达成妥协,这场订婚必须保密,要观察一年再做决定。遗憾的是,这年夏天,在波特一家度假期间,诺曼·沃恩突发重病,不幸去世。
天赋|她创造了比得兔,也以其商业天赋实现了女性的自我表达
文章插图
电影《波特小姐》(2006)剧照
有一部名叫《波特小姐》的电影,讲的就是这段故事。尽管电影稍微夸张了一点,爱情过分浪漫了一点,但现实中两人的感情的确刻骨铭心。多年之后,波特小姐与湖区的律师希利斯先生结婚,两人也是情投意合,但诺曼在她心目中的地位仍然无法替代。这位沃恩先生应该说是20世纪初的一位天才童书编辑,他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很难想象没有他的鼓励、帮助和辛勤工作,波特小姐的那些小书能取得那样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