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身家超马云真相是什么?马斯克身家超马云令人震惊( 四 )


这两个事件促成了当时经济学界流行的观点 , 即肯定了技术性失业的存在 。 有人甚至提出暂停技术进步的建议 , 美国参议院和众议院甚至分别在1939年提出了对机器征税的议案 。
大萧条之后 , 人们认识到 , 对待失业或技术性失业不可盲目乐观 , 市场也有靠不住的时候 。
为什么市场补偿机制会崩溃(市场失灵)呢?
在经济现实中 , 价格弹性程度、货币制度、财政制度、劳动制度、垄断性质、金融市场的脆弱性等 , 都有可能阻碍价格与供给机制的充分发挥 , 从而阻断或减少失业工人再吸收 , 破坏市场均衡 , 造成技术性失业 。
费雪用“债务螺旋”理论来解释 。 凯恩斯用以三大心理规律为基础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来解释 。 熊彼特则用破坏式创造来解释 。
熊彼特的解释令人信服 , 为什么?
以上古典主义和新古典主义的七大补偿机制 , 都有一个前提——技术水平保持不变 。 而熊彼特 , 瓦解了前提 。
熊彼特认为 , 技术创新是造成非均衡的主要因素 , 市场在破坏式创造中动态演进 。
例如 , 为什么大量传统的木匠、铁匠快速消失了?
机器生产木制家具和铁制品 , 成本更低、质量更好 , 机器的大规模生产及成本质量优势 , 对传统木匠、铁匠的替代速度极快 , 市场还来不及反应 , 这些匠工就失业了 。
这就是技术创新对市场均衡及充分就业的冲击 , 即熊彼特的破坏式创造 。
熊彼特指出 , 创造性破坏是经济低谷时企业家以创新求生存 , 成功的技术创新进而促使经济复苏 , 如此循环反复构成动态均衡 。
每一次的萧条都包括着一次技术革新的可能 , 或者说技术革新的结果便是可预期的下一次萧条 。
熊彼特赞成技术冲击的主张 , 认为技术革命带来的失衡、危机和失业不可避免 。
19世纪英国纺织业发生多次过剩性经济危机 , 正是受到蒸汽机的技术正向冲击 。
这一时期由于蒸汽纺纱机的广泛应用 , 一名工人将1磅棉花纺成纱线所需时间由过去的500小时缩减到只有3小时 。 纺纱机和织布机的引进节约了大量劳动力 , 这使得工人们担心出现失业 , 进而引发“卢德运动” 。
所以 , 从大萧条开始 , 人们逐渐从非均衡的角度研究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
这种主张 , 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 , 创新理论领域诞生了两种对立的理论:需求引致创新理论和自发创新理论 。
需求引致创新理论 , 属于古典主义乐观派 , 否定技术性失业 。 这种理论认为 , 经济可以掌控技术 , 技术进步完全服务于经济 , 是对市场条件被动、机械的反应 。
自发创新理论 , 则属于技术主义悲观派 , 支持技术性失业 。 这种理论认为 , 技术的演变受自然科学规律支配 , 而非经济学规律 。
技术有自己的自然科学规律 , 不以人的喜好为转移 , 不是想实现就能实现的 。
比如 , 以前人们想着在自己身上安装一对翅膀就能飞起来 , 后来屡屡失败 。
又比如 , 科学家开始认为机器人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 。 后来发现错了 , 机器人无法像人类的电脑一样思考 , 但可通过算法来完成 。
技术的不确定性以及扩散性 , 造成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 , 容易冲击市场均衡 , 造成技术性失业 。
技术进步遵循自然科学规律 , 技术演进像浪潮 , 前期积累大量能量然后突然爆发达到高潮 , 而经济无法决定技术积累到什么程度爆发 , 难以预测浪潮的顶点在何处 。
任何技术开发存在风险 , 很多时候最前沿的技术员也不知道何时能够成功 , 甚至是否能够成功 。
技术创新 , 尤其是技术革命 , 会带来巨大的冲击波 , 技术外溢还会带来很多余波 。 这些都是技术的不确定性带来的 。
经济学家、企业家、科学家都难以全面预测技术带来的各种冲击 。 技术的冲击 , 往往是突发性的、突变性的和不稳定性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