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族下葬,为何流行将“玉石”塞入体内,并封住“九窍”


:古代皇族下葬,为何流行将“玉石”塞入体内,并封住“九窍”
文章图片
:古代皇族下葬,为何流行将“玉石”塞入体内,并封住“九窍”
文章图片
:古代皇族下葬,为何流行将“玉石”塞入体内,并封住“九窍”
文章图片
文章引言:
中国古代 , 玉器是王权和等级的象征 , 自古以来 , 尤其是皇族 , 都采用玉葬 。 不仅是穿着“金缕玉衣” , 还有众多的玉石陪葬 。
值得一说的是 , 不仅是外在 , 就连身体之内都会塞上玉石 , 比如口中 , 下体 , 后庭 。 甚至还会将玉做成小塞子 , 封住“九窍” ,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玉器随葬文化 , 起源非常的早 , 在四五千年之前的新时期时代 , 良渚文化中就发现 , 总类繁多的玉石随葬 。
玉石随葬 , 在汉代时期 , 达到了顶峰 , 我们就以汉朝为例 , 给大家介绍一下 。
汉朝时期 , 玉石随葬形成了一种比较完整的“验尸玉”和“玉衣”制度 。
汉朝时期 , 道教开始盛行 , 所有人都希望能够羽化成仙 , 因此对于质地坚硬 , 万世不朽的玉石 , 更加的痴迷 。 不但将其作为神圣之物 , 用来消灾辟邪 , 而且还认为玉有万能之妙用 , 吞食可以长寿 , 死后也可以尸骨不朽 。
在这样的基础上 , “验尸玉”出现而来 , 品种也有很多 , 比如玉衣、玉塞、玉晗、玉握、玉棺 。
其中以“玉晗”的种类最多 , 出土的数量也最大 。
“玉衣”又称之为“玉匣” , 最早出现于《汉书》中 , 专指汉代皇帝和各路诸侯王 , 棺椁之中的验服 。
“玉衣”分为头部、上衣、裤筒、手套、鞋子五个部分组成 。
将玉石打磨成一块块小玉片 , 然后用金丝连缀起来 , 因此又被称为金缕玉衣 。
听起来 , 好像很简单 , 其实“玉衣”的制作工序非常的复杂 。
他先要根据死者的身材 , 按照比例进行设计 , 选料之后 , 按照规格打磨成形状不同的玉片 , 然后经过钻孔、抛光 , 再用金丝进行编结 。
如果有一片玉没有打磨好 , 不符合要求 , 玉衣就会凹凸不平无法连接 。 因此玉衣这种东西 , 只有皇家或者诸侯 , 才有财力、人力完成 。
玉衣制度存在时间很长 , 一直从西汉盛行到东汉 , 到了魏文帝曹丕之时 , 才被下令禁止使用 , 自此之后玉衣随葬制度 , 也随之消失 。
“玉塞”指的是遮盖死者身体九窍的玉器 。
“九窍塞”分别指眼盖 , 耳塞 , 口塞 , 肛门塞 , 生殖器塞、鼻塞 。
按照道家的理论 , 封住人的九窍 , 可以防止精气外泄 。
这种玉器的制作 , 相对不交简单 , 用一些浴室打磨成片状 , 或者柱状即可 。
“玉晗”是指含在死者口中的玉石 。
这种现象 , 在新时期晚期就出现了 , 没有什么修饰作用 , 用块玉塞入嘴中即可 。
到了汉代 , 玉晗一般以“蝉”为形象 , 选材也比较好 。 选取一些片状 , 边缘薄中间厚的玉石 , 用几条简单的线条 , 来表示蝉的各个部位 。
采取“蝉”的形象 , 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幻化 , 一种是高洁 。
蝉形玉晗象征着循环再生 , 追求精神不灭 , 生命往复的循环 。 将“玉蝉”放入口中 , 可能是为了追求精神不死、想蝉一样蜕变重生 。
“玉握”是指死者手中所握的玉器 。
汉朝时期 , “玉握”一般以“猪”的形状为主 , 造型十分的简单 , 可是制作工艺非常的精致 。 整个器体 , 作卧猪形 , 背部滚圆 , 周身一般情况之下 , 并没有什么纹饰 , 仅用几道简短的线条 , 勾勒出猪的双耳 , 四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