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东大夫|出血最常见,古代医书也反复强调过,而且还有治疗方法


血的病理概括起来不外出血、血虚、血瘀 。 三者的病因、病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如出血可以引起血虚 , 世可发生血瘀 , 血瘀又可引起出血而导致血虚 。 以下分述之 。
正常人的血液循经脉而运行 , 若血溢出于脉外就是出血 。 血从上而出称为上溢:如咯血、吐血、鼻血等;血从下而出称为下溢 , 如便血、尿血、崩漏等 。
唐旭东大夫|出血最常见,古代医书也反复强调过,而且还有治疗方法
本文插图
病因病机
当各种原因导致脉络损伤或血液妄行时 , 就会引起血液溢出脉外而形成出血证 。 《景岳全书·血证》概括血证的原因说:“故有以七情而动火者 , 有以七情而伤气者 , 有以劳倦色欲而动火者 , 有以劳倦色欲而伤阴者 , 或外部不解而热郁于经 , 或纵欲不节而火动于胃 , 或中气虚寒则不能收摄而注陷于下 , 或阴盛格阳则火不归原而泛溢于上 , 是皆动血之因也 。 ”
1.感受外邪:由于外邪侵袭 , 损伤脉络而引起出血 。 其中尤以感受热邪所导致者为多 。 如风、热、燥等外邪犯肺 , 引起衄血、咯血 。 《临证指南》说:“失血一证……若夫外因起见 , 阳邪为多 , 益犯是症者 , 阴分先虚 , 易受天之风热燥火也 。 至阴邪为患 , 不过其中之一二耳 。 ”湿热之邪侵及肠道则引起便血 。 热犯下焦则致尿血 。 《金匮要赂·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说:“热在下焦者 , 则尿血 。 ”
唐旭东大夫|出血最常见,古代医书也反复强调过,而且还有治疗方法
本文插图
2.饮酒过多或过食辛燥:过食辛辣厚味酵酒 , 可导致滋生湿热 , 湿热内蕴熏灼血络 , 迫血妄行而引起衄血、吐血、便血等症 。 《临证指南医案·吐血》说:“酒热戕胃之类 , 皆能助火动血 。 ”另外 , 过食辛辣醇酒厚味 , 损伤脾胃 , 脾胃虚衰 , 失其健运统摄之职 , 以致血溢脉外而发生出血 。
3.气虚出血:素体虚弱 , 气血不足 , 或久病气血耗伤 , 或劳倦过度耗伤气血 , 《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 , 以上因素皆可导致气虚 。 “气为血帅“.气虚不能统摄 , 血不循经妄行于脉外而为出血 。 《千金方》说:“亦有气虚挟寒 , 阴阳不相为守 , 营气虚散 , 血亦错行 , 所调阳虚者 , 阴亦走耳 。 ”《景岳全书·血证·吐血论治》也说:“忧思过度 , 损伤心脾 , 以致吐血咯血者 , 其病多非火证 , 或常见气短气怯 , 形色憔悴 , 或胸怀郁然 , 食饮无味;或腹虽觉饥 , 而不欲食 , 或神魂惊困 , 而卧不安 , 是皆中气亏损 , 不能收摄所致 。 ”此多见于月经过多之出血 , 慢性再障贫血之出血等症 。
唐旭东大夫|出血最常见,古代医书也反复强调过,而且还有治疗方法
本文插图
【唐旭东大夫|出血最常见,古代医书也反复强调过,而且还有治疗方法】
4.情志化火:情志过极则火动于内 , 气逆于上 , 迫血妄行而致出血 。 如郁怒伤肝 , 肝气化火 , 横灼胃络 , 迫血上逆而见呕血、衄血 。 《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逆 , 甚则呕血 。 ”肝气郁结 , 肝火犯肺 , 血随火升则导致衄血、咯血 。 《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阳气者 , 大怒则形气绝 , 而血菀于上 , 使人薄厥 。 ”有此证者 , 多急躁易怒 , 吐血衄血 , 血色鲜红 。
5.阴虚火旺:久病或患温热病后 , 阴律亏损 , 阴虚火旺 , 灼伤脉络而致出血 。 《血证论·咳血》说:“肺为娇脏 , 无论外感内伤 , 但一伤其律液 , 则阴虚火动 , 肺中被刑 , 金失清肃下降之令 , 其气上逆 , 嗽痰咳血 。 ”此证见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之阴虚型之出血 。
唐旭东大夫|出血最常见,古代医书也反复强调过,而且还有治疗方法